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时常会去抢别人的东西,如果细心留意,其实这种行为在幼儿身上经常发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下面这个小男孩的案例。
图片
中班男孩
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所在的班级是幼儿园的中班。这个男孩精力旺盛,嘴甜手勤,爱好广泛,热情大方,每句话都能说到别人心坎里去,各种活都抢着干,如果有小朋友哭了,他总是第一时间去安慰,老师和家长都觉得这是一个热心肠的好孩子。就是这样一个特别招人喜欢的孩子,却有一点让家长头疼,那就是爱抢别人东西。他抢东西既没有目的性,也不觉得愧疚,而是理所当然以为别人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有一次老师组织孩子们荡秋千,大家都在排队,明明还没轮到他,他却冲过去一把抓住秋千,让正在玩的小朋友下来让给他玩。类似的情况在这个孩子身上屡次出现,每次抢别人东西的时候,心里没有丝毫愧疚。老师和家长都对这个孩子无可奈何,同伴对他是既爱又恨,为此家长和老师焦虑不已。
图片
一般而言,这一阶段的孩子如果在行为上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偏差,原因通常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成长背景以及教育模式有关。这个男孩的行为,也需要在他成长的背景中寻找答案。首先,孩子的家庭关系和谐,虽然是一家三代人同住,但祖孙三代人之间并没有矛盾,生活融洽;其次,孩子的父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爷爷奶奶也与时俱进,不落伍;第三,家庭经济宽裕,条件好;第四,家里推崇民主式教养,把孩子当作平等的生命个体来对待,孩子甚至可以直呼父母的姓名。
对于家长而言,民主式教养方式给了孩子极大尊重,是对孩子生命价值的认可。然而这种教养方式也带来了孩子没有清晰的人际界限的后果,正是因为缺乏界限,孩子的行为往往不会顾虑别人的感受,孩子抢东西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
孩子爱抢东西的背后诱因
第一,成长力量感作祟。孩子从完全无力地婴儿到学会坐和跑,从什么都要别人帮忙到能自己照顾自己,这种力量变化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巨大刺激,导致孩子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会伸手去拿,而完全不顾是否属于自己。有些孩子会不断挥舞手臂拍打家长,这种行为通常是无意识的,然而既便如此,家长也要告诉孩子不能打人,否则不及时制止,孩子就会觉得理所当然。所以爱抢别人东西的孩子,当他能够感受到力量感,并且能借此达到目的,这个错误行为就会在孩子身上扎根。
第二,物权概念不清晰。物权概念不清晰指孩子分不清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的,在孩子眼里,只有这是我想要的就应该属于我。当孩子因为物权概念不清晰而抢了别人的东西,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别人的,不属于自己。有些家长会严厉批评孩子,其实孩子还不能清晰理解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所以家长不要把事件上升到道德层面,而要合理引导。
第三,人际界限不清晰。人际界限既包含身体的界限,也包含关系的界限。有些家长喜欢和孩子打闹,对孩子又搂又抱,而对于打闹过程中哪些身体部位可以碰,哪些身体部位不能碰,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导致孩子不清楚身体的界限在哪里。不清晰的人际界限会使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认为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所以孩子才会去抢别人的东西。
第四,匮乏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物质条件过于匮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后,看到其他孩子手里的玩具,内心渴望拥有的欲望没办法控制,于是出于本能就会去抢别人的东西。
第五,强权式管教。父母给孩子的东西是自己觉得孩子需要的,而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孩子想吃麦当劳,强权式管教的家长如果认为孩子不应该吃,就会自作主张给孩子其他自认为有营养但孩子并不喜欢的食物。在孩子心里,麦当劳的诱惑不会消失,当人际界限不清晰,物权概念不清楚,孩子就会动手去抢别人的麦当劳。除了抢东西,强权式管教还会造成人际交往以及情绪管理的问题。
图片
家长怎么办
找到了孩子抢东西的原因,家长该怎样做才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呢?
首先,理解并接纳其成长性的需求。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力量感逐渐增强,孩子渴望证实自己的力量。有些孩子证实自己力量的方式比较温和,通过在家里帮助父母干活体验自己的力量,而另一些孩子的行为则会出现偏差,就是去抢别人的东西,两种不同的方式都源于孩子已经成长到了相应的阶段,是力量感在作祟。家长要清楚孩子抢东西的行为并不涉及道德因素,而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证明自己力量的特有行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以劳动的方式体现力量感,让孩子帮自己干些家务活,使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其次,明确物品和人际界限。如果是由于物品概念不清楚,或者人际界限不清楚而导致的偏差行为,家长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就要教导孩子,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的。玩别人的东西,一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二要询问家长,如果别人不同意,也不能去抢。还要给孩子划清人际界限,告诉孩子你、我、他(她)的区别,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家长还可以外延界限的范围,让孩子明白哪些是属于自己家的,哪些是公共物品,以此帮助孩子理解界限的范围。
第三,无条件满足孩子正常的需求。不要过于让孩子感受到匮乏感,孩子想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应该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有些家长觉得快餐食品不健康,但孩子没有健康的概念,所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先体验。拒绝孩子的正常要求,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情感上的打击。
第四,适当给孩子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在家长可控的范围内,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添置一些物品。就算孩子没有做出最好的选择,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重要的是给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孩子的力量感有了发挥的途径。有了这种满足感,孩子看到别人拥有的东西就不至于采取错误的行为。
孩子爱抢东西是在展示自己的力量,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和与孩子日常互动的方式,把这当做教育孩子的契机。要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明确物品和人际的界限,并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孩子正常的需求。家长还要给孩子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通过以上措施,来防止或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避免孩子抢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