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梳理讲话的思路,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刻含义。
2.体会本文语言庄重、大气、简洁的特点。
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
【教学过程】
情境化导入
教师在教室的多媒体屏幕上播放一段电影《建国大业》中开国大典的片段,片段中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广场上人群欢呼雀跃,红旗飘扬。播放结束后,“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是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在那一刻,中国人民真正地站了起来。同学们,此刻若你们置身于开国大典的现场,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你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有怎样的初印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引入新课。
2. 背景介绍
结合时间轴的展示,让个别学生回顾革命过程,让学生了解本文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这篇讲话是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胜利和国家的独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选取重点段落,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4. 精读课文,梳理思路
⑴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梳理文章的思路。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结构特点,如开头、中间、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总结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特点,强调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明确:以下是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逐段分析及文章思路梳理:
第一段
内容:“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分析:开篇点明会议的名称和开幕这一重要事件,简洁明了地引出话题,为后文的阐述奠定基础。
第二段
内容:回顾历史,讲述中国近代以来的苦难历程,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等。
分析:通过回顾历史,让读者明白中国人民在旧时期所遭受的种种磨难,为后文强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做铺垫。
第三段
内容: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及取得的胜利。
分析:突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说明新中国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段
内容:强调人民政协会议的重要性和历史使命。
分析:明确此次会议对于建设新中国的重大意义,体现出会议的权威性和责任感。
第五段
内容:阐述会议的任务和目标,如制定国家政策、建设新国家等。
分析:具体指出会议的工作方向,让读者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点任务。
第六段及以后段落
内容:分别从不同方面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包括民族团结、国际地位、经济建设等。
分析:全面展示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总体思路:文章以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为切入点,通过回顾历史、强调党的领导、明确会议任务和展望未来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和发展方向,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展现了庄重、大气的语言风格和坚定的信念。
⑵其思路和结构特点如下:
文章思路:
开篇点明主题——回顾历史苦难与奋斗——突出党的领导与胜利——阐述会议使命与任务
——展望新中国未来发展
结构特点 :总分总结构
– 开头以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总起,中间分别从历史回顾、党的领导、会议任务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分述,最后强调新中国的光明前景和重大意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主旨突出。
逻辑严密
– 文章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从旧中国的苦难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未来的发展,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每个部分之间过渡自然,相互呼应,使读者能够系统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内容全面
– 涵盖了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全面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和发展方向。这种全面性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对新中国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5. 理解含义,深入探讨
⑴教师提出问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从字面看表达了什么意思?(让学生思考“站起来”的直观含义,如不再跪着、挺直了脊梁等。)
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回顾旧中国的状况,如被列强侵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不再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讨论这句话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如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等。
⑵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①“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引导分析:
1. 让学生列举旧中国被侮辱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思考这些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痛苦和屈辱。
2. 分析这句话所表达的民族自信和自强。引导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了独立的主权,民族有了尊严,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3. 探讨如何在当今时代继续保持民族的尊严和自信,如努力学习、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等。

②“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引导分析:
1. 分析这句话中的语气和情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2. 讨论“内外反动派”具体指哪些势力,他们为什么会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引导学生理解反动派的恶意和对新中国的敌视。
3. 思考中国人民是如何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可以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建设成就,如工业发展、科技进步等进行讨论。
–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庄重、大气、简洁特点的语句,并进行分析和分享。
– 教师点评学生的赏析,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课后作业】
– 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主题,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关于新中国成立的文章,进行朗读并写一段针对语言赏析的文字。
【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情境化导入和增加学生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和历史意义。在语言赏析环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语言的庄重、大气、简洁特点,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