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作家,他双腿瘫痪,常年患病,一直在和病魔抗争,与此同时,他在病榻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自称“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就是史铁生。生活将他拦腰折断,可是他却回馈生活以微笑,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呢?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秋天的怀念》,一起去找一找答案。

二、细节分析,感知全文

任务一:梳理文章内容

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本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任务二:感知母亲形象

1.面对瘫痪后暴怒无常的儿子,母亲是怎么做的?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

教师出示范例:PPT展示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分析:一系列的叠词,写出母亲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细腻而深沉的母爱。(母爱是理解、是宽容)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描写:“扑”“抓”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扑掉“我”轻生的念头,抓住“我”活下去的信念。“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抵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她自己正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另一方面她不希望看到儿子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她要努力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母爱是坚强、是生死相依。)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母亲不仅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更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出窗外。

(母爱是细心的呵护)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失去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非常在乎“我”的感受,特别小心翼翼。(母爱是对孩子痛苦的感同身受。)

(5)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

(母爱是生命最后一刻对儿女的牵挂,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

2.思考:结合文章的叙述描写,说说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ppt出示:

从文章的                              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的母亲。

范例:从母亲对“踩”“跑”一类字眼十分敏感,从她将窗外的落叶挡住不让我看见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预设:这是一位慈爱、包容、细心、坚韧、无私、睿智的母亲。

任务三:感知作者情感

1.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怀念母亲而写的,找找文中哪些语句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是如何体现的?

预设: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限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2.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

预设:悔恨  自责   怀念

补充阅读资料: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地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突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

——《我与地坛》

任务四:读懂“好好儿活”

1.文章多次写到去看花,比较几次看花的经过,完成以下表格。

预设:

2.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花?我对看花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预设1:

母亲带我去看花是希望我能走出阴霾,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母亲希望“我”被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所感染,能够“好好儿活”。

预设2:母亲对我的引导让我逐渐走出身体残疾的阴霾,是她无私的爱让我摆脱绝望暴躁的情绪,她的“好好儿活”给了我力量,让我重新接受美好的事物,接受出门去看花。

3.“好好儿活”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儿子有没有做到呢?

预设1:

不管深处怎样的境地,都要积极向上地生活,活出生命的价值,就像秋风中开得烂漫的菊花,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忍,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预设2:

儿子做到了,从他后来去看花就可以看出他的心境已然发生的变化。

补充阅读资料: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史铁生《病隙碎笔》

三、总结

 

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突出了母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怀念之情,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决心。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纵观史铁生的一生,他的确在母亲的引导之下做到了“好好儿活”。他经历沉沦之后拿起笔,写下了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书鼓舞的无数人,他是轮椅上的哲人,他亦是文学史上的丰碑。好好儿活,是乐观积极地活,是承担责任地活,是活出自己的价值!

四、作业布置

在文章的末尾,史铁生说“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假设你是史铁生,给妈妈写一封信,说一说她在世时你还没来得及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