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说课稿
我将从教材与学情、目标与方法、过程与板书三个大板块来展开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
《自相矛盾》它选自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是统编教科书的“特殊单元”之一:思维单元。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它是单元首篇课文。71字的课文,53字故事情节全由对话推进,它也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故事,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学情:我们班的学生晨读《论语》、晚诵《小古文》,学生有良好的文言学习基础。批阅预习单,我也梳理了一些学情:比如课后题一,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誉”和“弗”的意思,孩子们都能自主掌握,而“立”的理解,却是难点。
二、目标与方法
基于学情,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背诵课文并能绘声绘色讲故事。
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感悟寓言之哲理。这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方面:以读贯通整篇文言文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则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方式,读、议、说、写、演相结合。
三、过程与板书。
(一)初读,培养语感,启发思维
开课,以一些故事导入,让学生感知俗语中的“自相矛盾”开启了本课的思维之旅。接着,老师出示“矛盾、誉、鬻”四字的演变过程。
基于学情,老师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读出文言韵味。本课的长难句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经过范读、自读等环节,拓展 “夫”字放在开头,表示将发议论。接着,让学生想象情境读出韵味。
(二)精读,设计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引读: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化身楚人,卖力吆喝,(范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板书坚、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板书利、无不陷)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推测楚人售卖心理,并提问:“楚人啊,你的盾坚固到什么程度?”、“你的矛何等锋利,到了什么程度?”初步感悟到楚人语言中的自相矛盾。
2.推演,多维反思。设计活动:其一,让学生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分别当做矛和盾,推演“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结果。其二,从楚人的语言出发,推断其自相矛盾之处。完成思维导图。两个学习活动的难度是递进的,学生依次完成。
3.汇报:活动后,小组汇报,老师提升总结,接着让学生讨论,围观的群众会对楚人说些什么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自相矛盾,领悟寓意。(板书:我们说话做事要事实求是,前后一致。)
结课,让孩子们尝试当堂背诵,最后回到导入语,拓展延伸,认识事物。抛出问题,为什么最为经典的为人处世格言,却有自相矛盾之处呢?同时拓展阅读韩非子经典寓言故事、分层布置作业。
我的板书为思维导图,直观形象、引导思维、明晓哲理。
整节课,设计精巧,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也实现了双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