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解读
相较于其他年代,00、10后的童年生活场景,显得多样且单调,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代替了自然气息扑鼻的田野乡间、树林草地,成人主导的现代生活方式阻挡了儿童与大自然长期亲密接触,儿童在自然中“野蛮生长”成为一种奢侈,儿童与动物的相处机会屈指可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离不开大自然,在那里,儿童会生长出无限的可能性:诗人、画家、音乐家、哲学家。”近些年随着家养宠物的兴起流行,儿童与动物亲密接触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但可能仅限于部分儿童。基于现状,结合儿童认知发展特点,部编一至五年级教材编入与动物有关的儿歌、诗歌、寓言、童话、散文等多种文体内容,丰富儿童童年生活场景,提高生活化语文学习体验感,关切儿童生活,回归体验式、发现式、探究式、自主式的学习模式。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尤为强烈,喜欢与动物相伴是儿童特有的天性,与动物相处也是儿童探索世界的良好方式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第二学段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是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提升发展,从作品赏析的角度分析作者的写法和表达方式,这与另一语文要素“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是典型的读写结合的语文要素。它们都呼应了课标的学段要求。写一种小动物,对于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并不难,单元习作情境提示从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特点和活动特点进行描写,习作重点是如何将单元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从本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的学习中走向生活中“我的动物朋友”,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
本单元名家领衔倾注爱意描绘身边的动物朋友,再现可爱生灵,无论是动态的奔跑、飞舞,还是静态的驻足、凝望,动物各式生动模样都吸引目光,讨人喜欢。老舍的《猫》是单元首篇,分层写猫长大时的古怪和满月时的可爱,全面真实展示猫复杂的特点: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有高兴时的温柔可亲,又有不高兴时的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既有自娱自乐的淘气天真,又有让花草遭殃的活泼举动。言语间无不流露喜爱,特点描写的每一段都采用相同的转折结构,通过丰富的事例层层叠加对猫的无尽喜爱。阅读链接中,夏丏尊直接叙述家人对于小猫的喜爱,周而复描写猫的外形特点。《母鸡》也是老舍先生的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课文一开始就表明立场讨厌母鸡,这与后文钦佩母鸡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态度的转变与母鸡形象的描写处处有对比。丰子恺在《白鹅》中从不同角度展示白鹅高傲的特点,描写时大量使用对比和反语,表面上看似不喜欢白鹅,实际上从字里行间却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初读文本能发现作者描写动物时依据具体的事例,实际选取体现特点的典型事例,特点呈现充实饱满。 除此之外,三篇课文都不约而同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活化的富有情趣的语言,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画面感十足。
统观课后习题,均紧密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从动物特点梳理、作者感情感悟、表达特点体会到生活迁移运用,循序渐进落实要素要求,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在动物特点的梳理方面,引导学生运用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词句的策略: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
*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集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课文里有很多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如“引吭高歌”“傲然”“架子十足”。找一找,分类抄下来。
阅读《猫》可以很快定位到特点描写的词语“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等,进而总结围绕猫的可爱主要讲了两大层意思:长大时古怪、满月时淘气可爱,再具体阅读体会古怪和淘气的具体表现。《母鸡》是反向思维,找出与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特点相对应的内容。《白鹅》则是感受用词的准确和多样性,找出表现“高傲”的词语并分类摘抄。
对于动物特点的描写随之带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感情的体会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不大:
*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作者感情体会方面,《猫》明确了关键词句指导:
从“小梅花”,我体会到……
梳理明晰动物特点、体会作家对动物的感情的下一步就是知道作者如何将这些特点写清楚生动的、如何在行文中表达自己的感情,课后题也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重点指向“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把鹅称作“鹅老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单元的选文编排还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同一题材、同一主题、同一作者的群文阅读,运用对比阅读的策略,在比较中感受语言魅力,体会作家表达的独特性。教材对于对比阅读策略的训练也有明确要求,重在理清结构特点、感情表露、语言特点、叙述语气、表现手法、形象描绘等的同与不同: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在明确动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基础上,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也是生长点。学生在先前提问和批注的学习中偶有触及修辞手法和朴素的写作手法,但对于写法的认知还是原始简单状态,这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初次接触表现手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只需要知道课文显现的明贬实褒、先抑后扬、对比、反语、拟人化手法、口语化语言特点即可。教材还有意培养学生的篇章结构意识,沉浸到篇章结构中,感知作者表达的思想,明晰作者为表达这一思想所采取的策略、采用的表现手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走向深度阅读,如课文泡泡提示:这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白鹅》)
作家对于动物特点的描写是基于自身对于动物长期持续细致地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捕捉并描写特点也与儿童的学习经验相匹配,在前三年半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了解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活动情况、生活环境、与人之间发生的趣事等方面描写动物,本单元“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分析并学习课文表达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迁移以往连续、细致观察的学习经验,尝试运用明贬实褒、欲扬先抑、对比、拟人化、口语化的写法,联系生活举例,写“我的动物朋友”。
大单元教学思路(文/李竹平)
梳理整个单元学习材料,单元学习内容基本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等学习实践领域的目标要求,本单元重点读写训练目标大致表述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作家描写动物,倾注了自己对动物的感情。
2.描述事物的特点、表达对事物的感情需要依托具体事例和恰当的词句。
3.从具体词句写法中可以感受作者对笔下动物的感情。
4.不同的语气词表达了不同感情。
学生将理解(U):
1.明贬实褒、先抑后扬、反语等都是表达对事物喜欢的方式。
2.运用语言品读、比较异同等阅读策略可以更好体会文章表达的特点,提高精细阅读、整体把握的阅读能力。
学生将能够(D):
1.梳理出作家如何把动物特点和对动物感情表达出来。
2.运用语言品读、比较异同等策略对比阅读多篇同一题材、同一主题、同一作者的文章,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3.撰写一篇表达对动物喜爱之情的文章。(尝试运用明贬实褒、欲扬先抑、对比、反语、拟人化等手法和恰当的语言突出动物的显著特征,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有条理地写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通过单元学习内容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达成这样的概念性理解(大概念):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引论:作家的情感蕴含在构思和语言中。
在创设学习情境的基础上,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可以设计为——举办班级“疯狂动物城”活动。核心学习任务取这样的名字,一是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加强了核心学习任务的驱动力;二是任务的核心就是要写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小动物的不同形象展现出来,在这一核心学习任务下,可以结合作文成功标准,开展“小动物风采展”——也就是展示分享学生的作文,评选最受欢迎“小动物”——不是小动物可爱,而是作者笔下的小动物特点突出,惹人喜爱。
这一子任务可以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分别是:
子任务一:我喜欢的小动物初登场
联结学生的生活经验,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名片,用关键词概括小动物在自己心目中的突出特点。创设学习情境,发布核心学习任务,明确单元学习成功标准。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篇故事,既表现出小动物在自己心目中的突出特点,又表现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子任务二:探秘大师笔下的小动物
通读单元文本,梳理文本中作者心目中小动物的特点和是怎样写出特点并表达喜爱之情的。细读再探秘,过程中根据需要修改或重写自己的作品。补充阅读相关文本,自主汲取更丰富的“营养”,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