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的家》学习活动设计与教学思考|一下第七单元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墨小语 ,作者语墨
第一课时
最近利用晨读的零星时间抽认生字卡片,发现掌握的情况不是很好。尽管每天都让孩子们回家复习,但是缺乏检查和评价。针对这个情况,我在网上购买了空白磁贴,把每一课带有要求会认字的词语写在上面,进行巩固、检测和复现。今天上《文具的家》第一课时,便尝试运用这种方式。
我自己对这一课时的设计不是很满意,大概是我自己对这篇文本不是很喜欢。令人意外的是,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特别高,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朱老师说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文本更要上好。我想,因为不喜欢,方能称之为挑战,这些挑战对于自己的成长是有意义的。所以,今天要好好准备明天的第二课时呢。
虽然不太满意,还是把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放出来,供大家批评。
一、由“家”切入,引出课题
1. 你们的家在哪里呢?
第一个孩子起来只说了几栋几楼,其他孩子觉得说得不清楚。于是又请了几个孩子,都完整、清楚地说出了自己家住的小区、楼栋、层高和户号。
2.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谁的家?板书课题,提醒生字“文”的书写规则。齐读课题:文具的家
(2)学习生字“具”
·认读生字卡
·说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生: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真”“直”一样,“具”的框里面有三横。
·组词接龙
(3)文具的家在哪里呢?文具盒(笔袋)。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段号和圈生字已经作为预习任务完成了)
2. 抽生读课文
3. 集中识字
今天的识字过程就不一一放出来了。之前教一年级习惯用集中识字,带这一批一年级尝试随文识字和小集中结合,效果更好。我也就慢慢适应了这种方式。对于这篇课文,我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就采用了集中识字。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和课文需要还是留了几个生字。
(1)学习“丢”。区分“去”和“丢”
(2)学习“哪”。区分“哪”和“那”(对于这个字的教学还比较满意,还原一下实录)
师:怎么区分它们呢?
生:一个读三声,一个读四声
师:你是从读音来区分的。还有吗?
生:“哪”有口字旁,“那”没有口字旁。
师:你是从字形来区分的。还有吗?
生沉默。我在黑板上写下:
我在( )里?
我在( )里。
让生选择填空。有一个平时接受度比较低的孩子举手了,选择是正确的。
再问:读读这两句话,你们发现“哪”和“那”还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一个知道自己在哪里,一个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师:你是用两个句子区分的。也就是说这两个字表示的什么不一样呢?关注句末标点。
生:语气。
师:现在你能用“哪”说一句话吗?我先来,你在哪里呀?
随机请了几个学生说。
小结:听,他们用“哪”说的句子都是问句,“哪”通常表示疑问的语气。
(3)新,组词接龙。平,组词接龙。
(4)学习“她”。区分“他”和“她”。
4. 请小老师教读生词卡片
5.看谁反应快
(1)指到哪个词语快速读出
(2)抽生挑战
6.齐读生词卡片
三、再读课文,说说故事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环节请了5、6个孩子起来说,一个比一个说得简洁,一个比一个说得完整流畅。
四、书写指导
这节课指导的是三个带有点画的独体字:文、平、办
指导书写“办”时需要强调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师范写后生练习写,巡视点评。
第二课时
上了《文具的家》第二课时,这节课的目标很明确:识字、写字、朗读,顺带习惯养成。所以在课堂上也是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有串讲的感觉,但是给予学生的时间很多。综合起来,中规中矩吧。简单教学流程如下。
一、回顾人物,学习1-3自然段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哪两位?(板书:贝贝、妈妈)
2. 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
(2)抽生读1、2自然段
(3)交流: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贝贝是个有了新文具但是总把文具弄丢的孩子
师:说清楚了,谁能说得更简洁一些?
生:贝贝是个总把文具弄丢的孩子
师: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
生:贝贝是个丢三落四的孩子。(师板书:丢三落四)
(4)拓展说话:既然是丢三落四的孩子,她丢的东西肯定不止铅笔和橡皮,她还可能丢什么呢?学着1、2自然段的样子,说一说。
生:转笔刀,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生:直尺,只用了一次,再想用,就找不着了。
生:红笔,只用了一次,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生:彩色笔,只画了一次,再想画,就找不着了。
小结:贝贝果然是个丢三落四的孩子。
3. 学习第3自然段
才买的东西不见了,贝贝回家怎么做的,妈妈又是怎样的反应呢?自己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抽生读第1句话。你就是贝贝,你怎么问妈妈要的?
(抽生说。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补白,都说得挺好的,语气也很到位。)
(3)妈妈怎么说的?看看插图上妈妈的表情,她会怎么说这句话?
抽了好几个孩子起来读,语气都很到位。
(4)你就是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怎么说的?
师说妈妈的话,生说贝贝的话。接连对话。
(5)思考:这个时候贝贝是什么心情?妈妈是什么心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请生上台,师扮演妈妈,生扮演贝贝,还原第2段的场景。
(7)同桌练习对话
(8)抽同桌展示
(9)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反思:教学这一段时,感觉有串讲的嫌疑,个人的确没找到更合适的方法。第一句话可以抓“一……就……”这个句式进行练习,但是考虑到这课的目标,暂时没有进行句式训练。指导朗读的方式主要采用了看插图、结合生活经验、示范等,整个朗读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学习4-6自然段
1. 学习第4自然段
(1)看到这种情况,妈妈怎么说的?自由读第4自然段,读的时候想想平时妈妈耐心教育你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
(2)抽多生读
(3)齐读
2. 学习第5自然段
自由读,圈画文具的家。
3. 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经过妈妈的教育后,贝贝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2)随文识字
·仔细。认读生字卡。
·检查。认读生字卡。
·你什么时候会认真检查?(抽生说)
·所,认读。理解“所有”“场所”
(3)抽生读,提醒注意“呀”“哇”等语气词。
(4)贝贝成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面对这个问题,好几个孩子说了“仔细检查”。我当即就反思是不是因为之前选择的“丢三落四”这个词语不太好。于是我在“丢三落四”旁边又加上“粗心”,有孩子一下子就说变成了细心的孩子。所以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自己得找找原因。今天这个处理得还是不错。
(5)这时,贝贝和妈妈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呢?
三、角色扮演,读好语气
1. 抽生上台,师生扮演,读好对话
2. 同桌扮演,读好对话
3. 展示
四、生字回顾
请小组读生词卡,老师指到哪个词语就读哪个词语,实现练习、检测、巩固。
五、生字指导
这节课主要指导了以“找”为代表的左窄右宽的字,提醒注意穿插。
还指导了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包”,提醒笔顺规则:先外后内。
范写,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这节课充分运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人物对话的语气,对于朗读的指导是有效的。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我对孩子们说:下课铃响了,我们要出操了,赶紧把你的文具送回家吧!孩子们都开心地把文具整理好,放进文具盒(笔袋)。面对这类课文,如何做到不串讲又达成目标,我觉得自己还要好好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