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逃的心理予以爱的出口
——六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单元——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本书阅读单元,一共有三本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挑战在于本单元涉及应用文——梗概——的学习与运用,梗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需要对全书有充分 把握,对人物有足够的了解,对作品的主旨有所了解,第二点,一个单元三本书的阅读量,所以需要我们提前谋划。
这三部作品,都有历险的内容,比较适合六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六年级儿童年龄在11~13岁,他们处于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前准备阶段,自我意识比较强,对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不再满足于现状的平凡,想要展示自己的魅力,渴望认可,并且他们想要离开大人的掌控,想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从这一点上来看,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选择非常适合此年龄阶段的儿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一个永远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的人,鲁滨逊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在各种失败中,坚定不移地选择走自己想要的路,作为一名冒险者,鲁滨逊是不幸的——落难后,孤身在荒岛上渡过28年,但是鲁滨逊却是伟大的——在这荒岛上,他通过自己的知识、智慧、勤劳和不移的信念活了下来,并且最终走出荒岛。追求梦想并不一定是成功,但是坚持就会有希望,坚持本心的选择,努力做下去,才能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是每人至上灵魂的需要。《骑鹅旅行记(节选)》写的是一个调皮孩子尼尔斯的经历,他开始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折磨动物,做许多坏事,被小精灵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儿,骑着自家的大白鹅飞过瑞典的千山万水,途中经历各种事情,最终尼尔斯变成一个善良、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这是一部男孩的成长史,也是一个人心灵成长史,从尼尔斯身上,我们看到许多小坏习惯,最终只有在赋予责任中获得责任感。《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写的是一个被姨母收养的孩子,汤姆是幸运的,毕竟姨母非常爱他,相比哈利,汤姆是幸运的,有家、有爱他的家人、有心爱的女孩……汤姆是一个非常聪明却不愿意恪守陈规的人,似乎许多聪明的人都拥有着相同的特征,厌倦世俗的繁文缛节、不愿意过一成不变的生活、爱冒险、有英雄梦想,这部书就是一个小男孩英雄梦的实现,在经历中,他获得荣誉与认可。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三部作品都是写给男孩的故事,所以在《快乐读书吧》中,涉及女孩的成长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女孩子一样拥有完美出逃经历。
当一则故事满足我们阅读者内心渴求时,我们就得回到故事本身,去探讨故事之外的一些知识,毕竟这是语文课的学习,而不是单纯的阅读,这三本书需要承担着自己的教学使命。
作为一个教材单元,要“去发现”一个怎样“更广阔的世界”,是有基本的课程目标定位的,例如多角度了解和探究故事中不同的人物形象,鉴赏故事情节的匠心安排,发现这些名著表现的丰富主题,比较不同译本的语言风格……还要学习撰写作品梗概。
梳理一下教材单元中安排的目标活动,可以将单元编写的意图看得更加明白。
先看看导语页呈现的“语文要素”。有三条,分别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学习写作品梗概”。要素一与要素三是紧密关联的,阅读中发现梗概的价值和写法,再进行表达迁移,为自己觉得值得介绍的一本书写梗概。要素二是呼应小说文体基本特征的阅读与鉴赏活动,目标指向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评价,小说情节的梳理和欣赏。总体而言,三条要素对应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段要求中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领域的第4条和“表达与交流”领域的第4条中相关内容。即: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
纵观整个单元安排的学习活动,都是为落实三条要素所指向的学习目标而编排设计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后第一题,用小标题来梳理梗概中概述的几件事,结合习作来看,实际上是以读促写,帮助学生发现和运用梗概的写法,同时也渗透了对故事情节的关注;第二题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视角来理解和评价人物;选做题是让学生运用联结策略从故事中获得具体启发。《骑鹅旅行记(节选)》的导读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和情节,运用预测策略体会阅读的乐趣,发展阅读兴趣。《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导读,引导学生先关注情节,再关注主要人物,运用联结策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同时发展阅读兴趣。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聚焦的是“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发展性话题仍然是围绕人物和情节的。习作写的就是作品梗概,写梗概,对于叙事性作品而言,就是要围绕主要人物概述故事主要事件情节。快乐读书吧以单元选文阅读为兴趣和方法之基础,综合运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体会阅读外国名著的快乐、价值和成长。
作为小说文体单元,在语文要素和学习目标的定位上,关联性最大的教材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与本单元的“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都是关于小说关键要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而且在顺序上有明显的进阶性。前者是“关注”和“感受”,后者要求进一步分享交流感受,在对话中加深体验,并且通过口语交际提出了更加具有思维品质的训练要求——有理有据地深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印象深刻”的,一定是触动内心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验去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这样话题就丰富了,交流就深入了。例如,印象深刻的情节,包括惊奇的、困惑的、出乎意料的、令人感动的等产生情感和思维冲击的情节;对人物进行评价,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评价(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评价,可以站在不同的“位置”评价……
“学习写作品梗概”,除了要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把握主要内容”“抓住要点”等方法,相关的学习经验还有五年级上学期的“推荐一本书”,不过“推荐一本书”的习作要求没有对概述书的主要内容做出要求。在思维方法的运用上,最能直接迁移运用的是四年级学习的“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相比较而言,这个单元表达实践的挑战来自于两点,一是要进行书面表达,二是要概述的是长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借助作品梗概,了解作品主要内容。”这既指出了了解作品主要内容的简洁之法,同时揭示了作品梗概的主要价值,为“学习写作品梗概”提供了动力,激发了需求——如果让学生仅仅是被动地“为写梗概而写梗概”,学习效率就大大降低了。除了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来初步认识作品梗概的作用,还应该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到作品梗概更多的价值,比如在进行作品宣传时需要撰写梗概,撰写作品梗概可以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学生觉得一项本领值得学,学起来才会主动,才会投入。
这是六年级下学期了,是小学阶段的“收官”。六年里,学生已经读过很多书,这些书中,有些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应该推荐给更多的人阅读——以前推荐过,这次仍然可以借助撰写梗概的方式再次推荐。
教师可以在单元开启或单元结业庆典时,和学生一起梳理一下小学阶段所认识的文学文体——结合文体单元,比如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和小说。也可以在复习的时候作为一项内容来回顾梳理。学生先学习的是童话,接着是寓言,然后是神话和民间故事,到了高年级才学习阅读小说,这隐含了对学生认知、理解能力发展的呼应。可以让学生在回顾、对比中,发现和感受自己在阅读中的成长——认识世界、丰富情感、发展思维、提升审美等方面的成长。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我们都能在知识中获得力量,作为老师只有真正懂得儿童的内心世界,才能从儿童内心世界出发,教儿童用知识捍卫自己的梦想,用知识成就自己的人生,跨越梦想与现实的鸿沟,就让我们用爱,搭起这座心灵之桥。
(说明:此文本解读,黑体部分为李竹平老师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