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本解读与再构中的应用
摘要

基于落实“双减”目标、发展小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需要,教师应对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精准的解读,从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出发,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文本再构。思维导图,它是一种图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更有逻辑地去开展课堂教学。在文本解读和再构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构建高效率、有深度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双减”政策;思维导图;文本解读与再构

正文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简单讲,“双减”政策就是做两大减法,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在于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1】英语学科作为以往校外培训的热门学科,在“双减”背景下少了社会力量的“加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教材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主要依据和来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在完整解读教材且不影响教材系统性的前提下,更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对教材做出取舍和调整,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进而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做到教学规划有整合、教学设计有层次、学习方法有指导。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出更多有利于学生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发展的教学活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主要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思维的过程,表达知识结构和知识信息,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2】笔者尝试在文本解读与再构中运用了思维导图,发现思维导图对教师自身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此,以PEP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I have a pen pal”课本教学为例,探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文本解读和再构的策略。

一、基于思维导图,教师建构教学环节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我确定以“ pen pal”为中心主题搭建教学框架。在环节的设计上,我呈现主情景图人物Peter( Zhang Peng’s new pen pal)直接导入主题 “pen pal”,从而以Peter的个人信息作为拓展中心。 一个个人信息就是一个大分支,每一分支只写一个关键词,以居住国家和城市“Where”,以人物关系“Who”,以及以个人爱好“What”作为三个大分支,搭建复习旧知和教学新知的模式,即以Zhang Peng和Oliver等课本中学生熟知的人物为依托,进行“Where is he from?”“Where does he live on?”“Who is he/she?”“What can he/she do?”“What does he/she like?”等三大分支有关句型的复习活动,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在充分研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的基础上,确定以个人爱好“What are his/her/your hobbies?”为二级中心,进行文本的建构和解构。

二、基于思维导图,师生共建教学文本

思维导图在英语前置性作业中的使用,不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独立完成知识的前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本课Part A let’s talk,课文内容主要介绍Zhang Peng和Oliver谈论笔友Peter的信息情况。 在学习文本内容前,我给出Zhang Peng和Oliver聊天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猜测图中人物对话的内容,并表演出来。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更快地从大脑里搜索出已学的相关知识,如询问人家周末活动,怎么到达某个地点等这些旧知的激活,为我们下一步顺利开展文本对话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这个导图也给新授课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有意义的情景。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用于梳理文章的知识点,归纳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在上一部分,我们已经引导学生对新授内容进行猜测,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接下来就是全面地、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同样地,我也设计了一张出现Peter的思维导图,来协助自己完成这个部分的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图片里提出了与本课时内容相关联的问题:What are Peter’s hobbies?学生要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语篇教学就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地开展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适时引导学生联系文章的上下文语境,将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知识讲解清楚,使学生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的,一个单词必须放在一定语境中才有意义,鼓励学生利用上下文语境猜测生词的含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阅读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三、基于思维导图,学生解构教学文本

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学习之目的。这四个主题作为四大分支,构建新形式的课后作业。在完成课文的教学后,我设计了一个任务给学生合作完成——以 pen pal 为中心,画出自己笔友/朋友的思维导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填写好自己朋友姓名的导图,再通过询问好朋友的情况,完成这个导图的制作,并在四人小组里汇报,最后形成一篇书面小练笔。教师收集学生作品后,再组织学生集体分析评价作品的对错优劣,进一步化解教学内容的疑点、难点,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善用知识,更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评价意识,使思维导图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及我们的教学。

文本的解读与再构是以用教材教英语为出发点,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有效方式之一,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并非仅仅在课堂上挤一个或几个语篇就行了,它是一种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师将教材作为媒介,有效地活用教材。【3】思维导图是利用图画引导小学生将教师讲解的重要知识点记录下来,再通过知识的梳理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条连接在一起,促进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思考,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每一名小学生都可以集中注意力的学习,使得小学生以往的线性思维学习英语知识转变为发散性学习英语知识,形成网状思维,激活小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小学生的思维。

“双减”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应强化课堂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聚焦学生语用活动,切实做好学习能力指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自主学习,让“双减”的目标真正得以落实。借助思维导图的文本解读和再构,教师可以围绕着本课时的教学的中心内容展开教学,以此促使小学生可以准确的把握本课时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文字的形式为小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发散小学生的思维,促使小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自主的展开阅读,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优化小学生的英语知识结构,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促进高级思维模式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部分“双减”论文展示,全部共计60多篇,是您写论文的参考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