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惠教授的讲座《学习新课标:语篇及语篇知识的教学理解及处理》是对单元语篇解读的全面分析,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指导。反思自己的教学,确实存在刘教授提到的诸多问题。比如,在进行语篇解读时,对语篇的情境和角色考虑欠缺;将语篇结构及表意手法与作者的写作目的割裂开来,没有进行有效的关联;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设计存在脱节——目标归目标,教学内容并没有为完成目标服务;学生在自主探究语篇意义时的主体性不突出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生对语篇作出有效的回应,阻碍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体验各种语篇类型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特有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及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建立文本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避免单纯讲授语篇知识”。正如刘教授所强调的,语篇因类型或体裁不同,其语义实现模式或微观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老师在解读语篇时,心中要有语篇类型的意识,在围绕该语篇设计目标和教学活动时才不至于偏离作者的本意,引导学生进行无效的解读。
刘教授在举例人物记述类语篇时,让我想到了校本教材中的一个单元“What a brave person”。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显而易见就是围绕勇敢的人展开。刚刚进入此单元时,我请学生思考他们心目中brave person是怎样的,如何理解brave,作出什么样的举动即为brave。我希望通过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了解,为本单元的更好开展打下基础。学生主要的回答都是英雄事迹,舍身救人者为勇敢的人。于是,我将单元第一个版块即阅读版块的一幅插图展现出来,图中一名男子卧在另一名男子的身上,而他们都跻身于地铁的铁轨之间。这样的一幅图带给学生的震撼可想而知,到底发生了什么?火车疾驰而来之时,两名男士是否有生命危险?插图引发了学生的一系列思考,作为多模态素材之一,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意义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插图引发的强烈求知欲下,我引导学生去语篇中寻求答案,在此过程中,他们会挖掘出一系列的信息。例如,这两个人的身份,他们跻身铁轨的原因,地铁英雄救人前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最终获救后的采访实录等,这些信息承载的是语篇带给学生的语言表述方式,学生通过获取信息熟悉词汇和短语,在熟悉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这个语篇从标题上乍一看是人物记叙类的,但文章对人物的描写并不典型,而是通过记叙事件来反映人物品质,也指向单元主题即a brave person。
教材另一单元“Ways of living”中,阅读版块的语篇Spend the holiday of a lifetime——in a cave是旅行计划类语篇。这类语篇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此语篇类型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就好比新闻类体裁语言的确切、简练、具有传播效果等特点。旅行类或广告类语篇的语言特点非常鲜明,即为推广一个旅游城市需要依托的语言是什么样的。这是此语篇中需要我带着学生去探究的。在阅读解析时,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能找出以下他们认为符合写作意图的语言:spend the holiday of a lifetime里的lifetime; You’ll find these historic caves are just what you are looking for里的just;You won’t believe how relaxed you feel的否定句式等等,还有很多例子,都是学生自主完成并分析探讨。学生很喜欢这种开放式、讨论型的学习模式,比起老师的单纯灌输和说教,学生能有所得,有所获,在“读”与“研”中螺旋式剖析语篇,正如刘教授指出的“要关注语篇的核心价值,建构特定语篇以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