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模块化设计策略

唐静
武汉市硚口区教学研究室

作者简介:唐静,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名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国培计划”“援疆计划”及“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首席专家,出版个人专著《静语文》,参与编写统编版教材教学用书10本,在语文教学类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工作室秉承“静语文·仁者也”的核心理念,以“学思结合,教学相长”为研究宗旨,在教学思想凝练、大单元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语文大单元教学之“大”主要体现在基于素养立意的“大视野”、基于生活实践的“大容量”、基于要素整合的“大规划”等。如何在大单元教学视角下整合语文学习要素,实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呢?笔者围绕育人主线建构了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模块化路径:主题与情境—目标与内容—任务与评价—活动与方法—资源与作业。

一、主题与情境
作为大单元教学的起点,“主题与情境”指向“为什么学”或者说“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师将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种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认和传承作为教学主题,能体现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导向。情境作为深度学习的重要条件,能帮助学生打通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壁垒,促进大单元教学育人功能的发挥。教师要以情境为依托找到“三种文化”与学生生活的交汇点,促进单元主题与情境的深度融合。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根据“伟大的品格”人文要素和“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等语文要素,编排了《“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等课文。文中人物的品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差较大。基于此,笔者提炼了“美好品格我来赞”单元主题,以此奠定单元教学基调,同时对接学生的现实生活,围绕学校育人特色(体育馆小学曾培养出伏明霞、肖海亮等体育健将,以培养体育人才为特色)设计了“寻伟大品格,做自己的冠军”单元情境,开拓了育人空间。

二、目标与内容
“目标与内容”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语文“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提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观点。基于此,笔者通过设置单元基础目标、核心目标、拓展目标,明确单元基础内容、重点内容、拓展内容,以此提高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以单元核心目标为例。为引领学生追寻伟大品格,做自己的冠军,笔者确立了单元核心目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该目标贯穿每篇课文,如《“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品读文中人物对话及哈威尔船长的动作,感受哈威尔船长的伟大品质,二是联系哈威尔船长的英雄壮举,表达对生命的体悟;《挑山工》的核心目标也有两个,一是通过抓关键词、画“折尺图”说明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从挑山工的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二是联系上下文填写“气泡图”,理解挑山工的语言描写中包含的哲理,进一步感受人物品质。在核心目标的指引下,单元语言学习重点更加明晰,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有了载体。

三、任务与评价
“任务与评价”要解决“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语文“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指明“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且学习任务群包括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个层面。
根据上述单元主题情境,结合具体课程目标和内容,笔者设置了“因为梦想,走近他们”“做‘品格卡’,为梦想助力”“走上冠军展台”“赞伟大品格”的单元学习任务群及相应课时任务(见下表)。
图片

实践中,笔者以学习任务群创设语言运用场景,激活学生情感体验,依托课文引领学生在古诗古韵中寻高尚之志,跟随哈尔威船长探讨生命的价值,跟随黄继光品英雄气概,跟随挑山工探平凡之路,最终回归自我品格的提升,明白成就最好的自己的意义。同时,笔者将绘制“品格卡”、阅读《中国力量》整本书等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教学,通过诗词朗诵会、小小辩论赛、“赞伟大品格”作品发布会等语言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高尚品格的认识。
根据语文“新课标”对单元学习任务群的界定,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师可以按学习层级将单元学习内容也划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如:梳理单元课文主要内容等对应的是基础型学习任务——“因为梦想,走近他们”;品读《挑山工》对应的是发展型学习任务——“脚踏实地,寻平凡之路”;用好“品格卡”、召开作品发布会等对应的是拓展型学习任务——“走上冠军展台”和“赞伟大品格”。根据单篇课文的功能定位,教师可以将每课时的教学细化为若干子任务。如《挑山工》的学习可以细化为四个子任务:再回首,“连线品格卡”;说登山,绘路线图;品语言,感悟哲理;炼品格,平凡中见伟大。从单元学习任务群到单课学习子任务,每一步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围绕主题情境落实目标内容,充分体现了大单元教学所强调的素养本位、真实情境、任务进阶等典型特征。
同时,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语言实践的积极作用。如在《挑山工》四个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星级项目评价,一方面引导学生聚焦任务目标的达成,从学习态度、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展开反思性自评;另一方面在合作性学习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互评。这样的过程性评价体现了多元评价主体与多种评价方式结合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赞伟大品格”作品发布会,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对伟大品格的理解。实质上,作品发布会就是单元终结性评价的生动呈现。

四、活动与方法
“活动与方法”主要回答“具体怎么学”的问题。语文“新课标”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强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综合考虑其学习方法,以充分实现语文实践活动的价值。
以《挑山工》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读懂挑山工的登山路线,体会登山之难与“挑山工精神”,笔者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前两个学习活动是针对“说登山,绘路线图”的子任务而设计的,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两个具体活动:“读句子,圈动作”(在学习单上给出文中句子“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想一想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绘制路线图”(学习单上给出“登山阶梯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挑山工。后两个学习活动指向“品语言,感悟哲理”的子任务,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两个具体活动:“抓关键词,填维恩图”(学习单上呈现挑山工登山行为与游人登山行为对比维恩图),思考挑山工登山与游人登山有什么异同;“读句子、做批注,填写感悟到的哲理”(学习单上呈现文中句子“我们哪里有近道……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面去了”),思考从挑山工的话语中你感悟到的哲理。
四个学习活动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无论是圈画语句、绘制线路,还是完成思维导图、做批注等,都各有明确的指向,能引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悟挑山工的品格,达成核心目标。

五、资源与作业
作业需要资源,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统筹思考课程资源与作业设计,才能回答好“学后如何用”的问题。
强化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一方面要注重单元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另一方面要基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与运用,恰当选用课时教学资源。例如,为了巩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的单元语文要素,笔者利用丰富的资源整体规划单元与课时作业的设计:精选《中国力量》一书作为长程阅读作业,贯穿整个单元学习;在《挑山工》一课的教学中补充了“快递小哥张裕”及《大山深处的当代愚公》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迁移课文所学知识与方法,从现实中的平凡人物身上寻找伟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