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命题能力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教学能力。它直接反映了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力、学情的把握力、教学素材的开发力和教学改进的反思力。
下面,以“绳子长度”问题为例,谈谈如何才能编制出一道好题,其命题的关键又在何处?该“解释说明”习题如下:
如下图,这是一根长 2 米的绳子,它被平均弯折成了若干段。
图片
(1)图中所求部分,用小数表示是( )米。
A.0.4
B.0.8
C.1.2
D.1.4
(2)先在图中分一分、画一画,再说明你的想法。
第一,追寻数学本质。数学习题的内容在素材选择和呈现方式上都应重视突出数学本质,直指习题考查的核心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本习题借助弯折的绳子直观地激活学生关于“小数是特殊的十进分数”的/本质理解,引领他们在观察、分析、推理中发现所求绳子的长度就是“1” 米的8/10,也就是 0.8 米。”
第二,凸显认知结构。在习题的编制时,教师要充分预设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及可能的思考路径,然后以适切的叙述方式将学生带入问题之中。本习题凭借“平均弯折”的提示、“弯折 10 段”的图示来唤醒学生先前的学习经验,促使学生自觉地将小数与分数建立联系,进而解决所求绳子的长度问题。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先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再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认知结构,又便于教师诊断出学生对于“十进”的理解是否清晰、准确和深刻,也即能否成功实现从4/5到8/10米的跨越。同样地,这也有利于后续讲评时破除部分学生根据直觉来选择0.4 米或 1.4 米的思维误区。
第三,彰显学习差异。数学习题的考查目标要体现能力立意、素养发展,以可视化、证据化的结果呈现方式来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本习题透过精心设计选项来展示学生的思维层次,通过解释说明的形式来外化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全面展现学生的学习差异与潜在困难,为学生发现不足、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有效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