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预习——借助预习单夯实基础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课文,填写预习单——小组交流,重点指导
板块一:谈话导入,明确单元目标
1.激趣导入:提问,我们不陌生。遇到想知道的,可提问;遇到不懂的,可提问;说书、写文章时想故弄玄虚或吊人胃口时,也可提问。生活中提问,能让我们且行且思,少些糊涂;写作时提问能更好地理清思路,架构篇章;阅读时为什么要提问?——这当然是个好问题。统编教材的编写专家说:提问,能让读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入参与阅读,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2.出示单元导语页,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板块二:自读课文,填写预习单
1.初读课文,由自己喜欢的课文开始读起,读完四篇课文。
2.自学生字词。
(1)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2)查: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3)填:填写预习单,把本单元难读、难写的字填到预习单里。
3.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填写到预习单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说明:学习整组课文,学生阅读量加大,预习时会感觉无从下手,给
学生设定预习目标,自学起来就会有所依据,避免盲目、简单地只读一遍就
算。所定的预习目标从整体入手,先是对整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再借助
工具书解决疑难的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提出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块三: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预习单
1.出示预习单,学生自学填写
单元人文主题
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课文
遇到难读的字
需要积累的词语
我读不懂的句子
我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我要提出的问题
通过读课文我解决了的问题
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采用多种形式)
5课:
6课
7课
8课
2.全班交流预习单,重点检测
(1)字词检测:重点检测《识字加油站》中内容,并进行练习、运用、拓展、积累。
(2)朗读检测
①出示《词句段运用》中3个设问句和1个排比句,以小组抽测的方式检测朗读,初步感受句子的特点,尝试说一说、写一写。
②指名读一读预习单中读不懂的句子。
③教师针对预习单的填写情况做出评价,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集结。
(3)主要内容检测
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根据情节图,回顾主要内容。
图片
②《蝙蝠和雷达》:填空,说说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 ,揭开了 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 ,解决了 的问题。
③《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小组内交流。
【设计思路:预习单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本单无的学习内
容,对知识的把握能做到心中有数。通读四篇课文也有利于了解提问策略在不同文章中的建构过程。学生的自学和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当然,学生在预习阶段不可能对课文了解得深入。但老师可以通过这张表,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任务二 感知——借助例子,习得策略
教学流程
借助例子,提出问题,分类整理,发现难点,助力学习——借助问题清单,合作学习,筛选问题,习得策略
板块一:提出问题,分类整理,发现难点,助力学习
1.自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两篇课文的课前导语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2.自读两篇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填写个人问题清单
个人问题清单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1.
1.
2.
2.
3.
3.
3.整理小组问题清单,每篇课文3—5个突出问题
小组问题清单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1.
1.
2.
2.
3.
3.
4.
4.
……
……
4.小组交流,发现难点,助力学习
(1)对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针对全文提问”(难点)
①发现:思考课后问题清单里的“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是针对什么的提问?
②讨论:怎样才能针对全文提出问题?
③引导:尝试结合前后故事情节提出自己好奇的问题,针对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差异提问。
④分享自己的提问
⑤小结提问方法:全文、部分
【设计说明:通过指导提问、示范提问、讨论提问方法、练习运用提问方法、小结提问方法,学生就能提出“题目写的是五粒豆,为什么内容主要是写第五粒豆和小姑娘之间的故事?”“生病的小女孩为什么会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而变得健康?”这样针对全文的问题。提问策略单元的学习更多体现的是阅读策略的建构过程——经历、体验、练习、习得方法。】
(2)对话《蝙蝠和雷达》——“针对写法、生活提问”(难点)
①将课后习题的问题(借卡通人提出)分成三类,置于表格中。
问题分类表
类别
内容
写法
联系生活
问题
1.
2.
②展示学生的分类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都是从“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没有从“写法”和“联系生活”的角度提出问题。
学生的分类表
类别
内容
写法
联系生活
问题
1.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2.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
3.“蝙蝠探路”的原理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③启发学生怎样从“写法”角度提问。
A.默读课文。交流“你觉得课文写得特别精彩的内容”。老师引导:“这样读着品着,就发现课文写得很妙。可以在这些地方问上个‘为什么这样写’‘是怎么写的’,如‘为什么课文一开始要写夜航的飞机呢’就是从‘写法’上提问题了。”
B.迁移练习,试着从“写法”上提问题。学生提的问题有:为什么作者要用“没头苍蝇”来形容蝙蝠呢?对于课文,为什么不写后两次实验呢?写在一间屋子里拉了许多绳子为什么用“横七竖八”而不用“密密麻麻”呢?老师小结:先品味课文写得精彩的内容,然后用“为什么”发问。即“精妙之处+为什么写(怎么写)”—— 从“写法”上提问的难题就解决了。
C.教学生怎样“联系生活”提问题。如学生提的问题: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除了课本上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雷达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3)再次整理两课的问题清单,修改问题分类。
(4)初试身手——“提问达人挑战赛”。
完成课后练习三:“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联系生活”三个角度提出问题。
让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片段进行提问,如果学生能从“内容”角度提出问题则完成“★★★提问小达人”挑战,学生能从“写法”或“联系生活”角度提问则完成 “★★★★★提问小达人”挑战。
(设计说明:带着任务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将自己的问题进行整理—小组讨论问题清单范例—在教师的引领下练习多角度提问—根据片段独立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丰富的、有层级性的学科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以逐步得到培养和发展。)
板块二:借助问题清单,合作学习, 筛选问题,习得策略
1.自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问题,整理自己、学习伙伴、旁批的问题。
2.课后第二题,用问题清单展示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学习筛选问题”。小结: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应当筛去,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能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保留。
【设计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突出问题清单作为支架的价值,为学生明确问题筛选的标准提供了助力。】
3.小组合作,筛选《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三篇课文的问题,看看哪个组提出的有效问题数量多。
【设计说明:问题清单是小组学习的依托,小组合作整理问题、学习提问方法、筛选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围绕问题清单展开的。同时,有效的小组学习也能促进问题清单的落实。因此,又要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任务三 领悟——联系比较 领悟内涵 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
横向联系、纵向比较,领悟有价值问题与理解课文的关系——自学《蝴蝶的家》,迁移运用
板块一:横向联系、纵向比较,领悟有价值问题与理解课文的关系
1.呈现三篇文章中学生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
2.聚焦三篇文章中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文中小豌豆是如何成长的伴随它的成长,生病的小姑娘又有怎样的变化?
·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上百万年人们的生活状态与20世纪科学成就下的经历有什么区别?
(1)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
(2)交流分享,范例引路
①文中小豌豆是如何成长的,伴随它的成长,生病的小姑娘又有怎样变化?
小豌豆怎样长大
小姑娘病怎样变好
·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她有一个独生女儿,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一整年了。
·“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怎么钻进这个隙缝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豆子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
小结:小豌豆和小姑娘共同经历了“钻进裂缝变囚犯——生根发芽(小花园)/心里高兴——盘绕生长/坐一整个钟头——开花/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几个阶段,努力、自由自在地生长着。
②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自读第七、八自然段
·聚焦文中描写超声波的语句,体会其特点,感受“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聚焦描写无线电波的语句,体会其特点,感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小结:针对内容提出的问题,不仅使我们理解了第七、八自然段的内容,而且知道了作者在这个部分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提问:“通过解决问题清单中的第一
……
【设计说明:把问题和课文理解联系起来,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把提问和课文理解结合起来,让学生紧紧围绕问题展开学习,体会提问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对于他们自主阅读是有所帮助的。】
板块二:自学《蝴蝶的家》,迁移运用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
3.收集蝴蝶避雨的小知识
4.阅读延展《动物必须刷牙吗》,要求同上
【设计说明:课前提示,在巩固前三课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显然,前三课重点在“提出问题—给问题分类—比较问题的价值”渐次递进,但并没有或并不在乎“能不能解决”。 而此课,明确不仅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还要试着解决问题。这一编排,体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不同价值取向,即精读课文重点在教/学方法,略读课文重点在巩固/运用方法。】
板块三:初评提问达人。
1.小组内评选。
2.小组内推举的同学分享提问策略学习和运用的收获。
任务四 实践——问题小达人
教学流程
回顾交流平台,小结单元要点;积累名言警句,感受提问价值;聚焦科普书籍,实践提问策略
模块一:交流平台,发现规律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以组为单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单元阅读策略,全班交流。
2.出示交流平台内容,发现规律。
模块二: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1.出示日积月累栏目,读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2.练一练,学运用,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1)( )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
(3)( )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
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A.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B.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课外拓展,结合“提问的价值”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
模块三:聚焦科普书籍,实践提问策略
全班共读《风到哪里去了》,结合学习的提问方法,争做“问题小达人”。
1.活动一:问题大搜索
(1)布置任务,填写学习单:教师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请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思考的问题记录下来,填写在“问题大搜寻”学习单中。
问题大搜寻
我的问题……
关于标题:
关于作者:
关于封面:
关于目录:
关于这本书的开头:
关于这本书的中间:
关于这本书的结尾:
除此之外:
(2)分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问题,看看针对文本中不同部分(标题、封面、目录、作者等)的问题,有哪些问题是相同的,哪些问题是不同的,这些问题帮助大家获得了关于文本的哪些内容。
(3)反思总结: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推进阅读的进程,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满足对文本的好奇心。
【设计说明: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在阅读文本的进程中,一边读一边记录自己思考的问题,学会运用提问来获取信息,推进阅读进程。】
2.活动二:提问词大作战
(1)准备问题墙,将带有提问词的卡片随机贴在上面。
谁
哪里
为什么
会……吗?
如果……会怎样?
……会……吗?
……是……吗?
……可以……吗?
……能……吗?
……应该……吗?
什么
何时
怎样
不会……吗?
对于……怎么样?
……不会……吗?
……不是……吗?
……不可以……吗?
……不能……吗?
……不应该……吗?
(2)以组为单位,选取提问卡,根据提问卡上的提问词和阅读内容进行提问,记录下来。
(3)小组展示提问表
提问词大作战
提问词
提出的问题
【设计说明:提问词是帮助学生构建一个问题的重要部分。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习到问题的结构和模式,经过练习,学生学会利用提问词构建基本的问题。】
3.活动三:真假问题我来辨
(1)学生边读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记录在任务单中“我的问题”栏中。
真问题 假问题
我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来自于书中吗
这个问题重要吗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你提出的这些问题中,最好的一个问题是:
这个问题帮助你了解了故事的什么内容?
(2)小组成员在组内分享自己的问题,然后让其他人来评一评:这个问题的答案能在书中找到吗?这个问题重要吗? 为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问题,向全班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
觉得这个问题好。
(4) 通过对比讨论,让学生明白“真”回题是来自于故事本身,有些问题的答案能在书中找到,有些则找不到、需要深人的思考和探究。
【设计说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尤其是那些随机生成、脱离文本、不着边际的“假”问题,只会干扰学生正常的思维活动。只有当学生能够提出一些高质量的好问题,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促进他们思维发展。这个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分辨“真假”问题,更有效地提问。】
板块四:分层作业,形成能力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们设计了以下作业:
(1)即时作业:自主选择一篇课外文章,尝试从内容、写法、生活实际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问题清单上。
(2)长时作业:今后的常规预习作业,至少从不同角度各提出一个问题。
【设计说明:在实践中运用,在反思中提升,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逐步形成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