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整合
———以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课程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为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属于第二层次,其教学目标包括: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8]19,26。为此,以大单元组织学生学习实践的教学方式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大单元视域下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整合的必要性
(一)理论引导
大单元视域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就是从单元组元模式角度出发,根据单元学习需要,把大概念作为相对独立的学习目标,指向一定范围的学习内容,综合利用各种学习方式、方法和策略,经过一定的时间完成整体性的单元任务学习[11]。基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融合方式主要有整体嵌入型,“先建立核心素养框架体系,进而把整个核心素养框架作为培养目标全部嵌入课程体系,即基于核心素养框架研制课程标准、设立课程目标、开发课程资源,由核心素养支配整个课程建构与实施”[12,13]。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将大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学习任务群的课程改革模式应运而生。这对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二)现实需求
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大单元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以任务群作为参考依据,然后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接下来的教学方向[14]。通过整合课文,以教学任务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同时,将其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当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后,教师应该在语文要素和核心素养的考查上设定量化标准,基于评价量表进行过程性评价,从而评定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设计有针对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提前预习课文内容,为师生的良性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15]。这就很好地避免了传统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两种倾向:一是着力于单篇文本的细读,缺乏“连类贯通”的融合;二是偏向于高蹈务虚的游走,没有“落地生根”的脚踏实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就需要教师从认知发展规律来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创建合理的课程教学路径。
(三)实践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具有研究性质的大单元教学,根本目的是引领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对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实现原有知识体系的重组和重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关注重点不是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而是如何利用研究性学习成熟的操作实施办法推进基于大单元任务群学习的落地。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群设计不能直接照搬高中,相比于高中阶段的任务群设计,初中阶段应更注重体现大单元中任务群设计的感知性、关联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基于此,任务群的设计可以借鉴“路径”这个概念。“路径”在语文学习中体现为学习过程,任何教学实践都是体验式学习,就是将知识“经验化”,学习“过程化”,语文学习包括“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正好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提示中对“评价”的层级要求。
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基于大单元视域,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进行实践和路径探讨,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指导学生由“感知感受”到“欣赏评价”,最终走向“表达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