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当然是相对于古诗而言的一个诗歌分类概念,所以还有一种称呼是“白话诗”。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一个“诗”字表明了它们共同的身份特征,让人马上想到“诗意”“诗情”“诗和远方”等词语,心中同时升腾起一种美好的感觉。
的确,诗是蕴含着真挚情感的审美事物。中国历来有“诗教”的传统,就是因为诗歌有润物无声的心灵浸润和情感熏陶的奇妙功能。从小就亲近各种诗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会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帮助,比如情感的体验和丰富、审美的启蒙和提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创造等等。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选编了大量的诗歌(各类诗歌有100多首),而且还在四年级下学期专门编排了一个现代诗文体单元的缘故吧。
诗歌有多种分类,现代诗按不同的标准也有多种分类,放在小学语文教育语境中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儿童诗与其他现代诗的区别。儿童诗,肯定是与儿童的心灵最容易产生共鸣的,因为无论是诗中的形象还是表达的情思,都是儿童自己的或者儿童所熟悉和倾心的。儿童诗是以儿童诗意的眼光看世界,用儿童本真的语言描绘和解释世界。儿童诗之外的现代诗,并非为儿童创作,但因其同样具有诗的形象美、情感美和韵律美,在不同维度上,会很自然地与儿童建立起紧密的联结,润心动情。所以,选编进小学语文教材的所有现代诗,都要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发挥适切的“诗教”作用。
用心品读一下王新芳老师的现代诗文体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轻叩诗歌大门》、魏星老师的《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蔡燕老师的《祖先的摇篮》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我们就能从中发现小学现代诗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一般操作策略。
一、从学段的角度看现代诗教学
从学段角度来讨论现代诗教学,也就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角度来认识现代诗学习的目标定位和实践策略。
现代诗学习与其他文体文本的学习一样,都要根据学生成长节奏和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现代诗的教学,从课程内容上看,基本属于2022年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一学习任务群中针对与“诗”有关的“学习内容”表述中,第一学段的关键词是“诵读”“感受”,第二学段的关键词有“阅读”“表达”“欣赏”“创编”,第三学段的关键词增加了“抒发”“品味”和“富有创意地表达”。随着学段的提高,其进阶的线索十分清晰。
《祖先的摇篮》编排在第一学段的二年级下学期,是一首儿童诗。这首诗从一个很特别的角度带领儿童用诗意的眼光认识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曾经是“祖先的摇篮”。无论是“摇篮”这一意象,还是诗歌中“我”的童真想象,都让这首儿童诗充满了童真童趣。运用图像化策略,通过诵读,想象祖先在“摇篮”里的生活情境,感受这种“回忆”的美好和遥远,是学习目标和活动设计的基本定位和选择。
蔡燕老师的教学设计,从品诗之韵味到探诗之趣味再到仿诗之语言,由感性体验到形象表达,从根本上来说,聚焦的是一个“趣”字。这是立足二年级儿童特点和需要的精心设计。如果我们梳理一下第一学段教材中的现代诗,几乎都是儿童诗,都洋溢着童趣,例如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明天要远足》《雪地里的小画家》,一年级下册的《一个接一个》,二年级上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二年级下册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些儿童诗,题材丰富多样,有表现儿童生活的,有为儿童进行科普的,但共同点都是通过儿童熟悉或感兴趣的意象、修辞、语言来表达儿童的情感、心思和发现。立足儿童趣味设计学习活动,是应然的选择。
王新芳老师基于大单元整体进行现代诗文体单元的教学设计,首先考虑到的是学段特点和学生实际。“轻叩诗歌大门”编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从主题定位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挺有设计感的单元,“轻扣”两个字,让人体会到美妙的诗意,也让人联想到了四年级学生走进和发现现代诗的秘密时,那种应有的专注、渴望和欣喜。王新芳辉老师将这个单元的学习围绕“小诗人成长”主题来设计学习任务,充分凸显了学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思路上,从识特点到悟诗情,再到丰富积累,最后尝试创作,理趣结合,以读促写,循序渐进。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教学思路下学习活动设计,会给学生不断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信心满满地成长为“小诗人”。
《三黑和土地》是编排在六年级上册的一首叙事诗。这首诗用的是叙事诗常用的写实手法,但是却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朴实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读者体会到了诗句中洋溢着的喜悦和热情。这首诗编排在六年级,同样是从学段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考虑的。诗歌字里行间表达出的情绪情感学生能够直接通过诵读有所感悟,但由于诗歌所反映的年代特征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深切体会就需要补充背景资料。六年级学生藉由背景资料进行“设身处地”地思考、理解,相比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更能实现。魏星老师的教学目标定位和学习活动设计,正是充分考虑了诗歌内容和学生的距离,先从“背景”入手,再探寻诗歌表达上的特点,这样,情感的共鸣与表达特点的领会就水到渠成了。
二、从文体的角度看现代诗教学
文体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定位。同样是编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但显然,《古诗三首》与《只有一个地球》的落脚点和聚焦点不同,《只有一个地球》与《三黑和土地》也不同。甚至,就单元主题而言,《三黑和土地》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与“保护环境”明显不是一回事,只能从情感上勉强找到同一的对象——热爱土地。即使一定要将单元内所有文本的学习都与“保护环境”关联起来,作为一首叙事诗,也很难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来进行合逻辑的整合。
因此,教学中充分关注和尊重现代诗的文体特点,是教师教学实践中必须考虑和把握的。
节奏与韵律、意象与情感、修辞与思维等等方面的诗性特征,都使得现代诗的阅读与创作,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上,具有与其他文体不同的要求。
首先,现代诗的节奏与韵律之中,就蕴含了与之统一的情感。《祖先的摇篮》中,参差的句行,形成了活泼的节奏,朗诵时,节奏和韵律就带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繁星(一三一)》读来韵脚绵长,令人沉思而神往。《在天晴了的时候》,句式在相对整齐中有变化,韵脚中蕴含着力量。所以,反复诵读,用多种方式诵读,是现代诗学习中必须重视的实践活动。
第二,与古诗比较,现代诗形式自由,但同样用意象来表达情思。《祖先的摇篮》中,“摇篮”这一意象,富有童趣,更富有哲思,让原始森林变得亲切。《绿》中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眼中生命的颜色,是诗人心中生命的活力。《繁星(一五九)》中,“心中的风雨”与“天上的风雨”对应,这“风雨”便成为具有特别含义的象征形象。无论是哪个学段,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运用图像化、联结等策略,读懂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蔡燕老师《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中,学习任务三就是“探摇篮之趣”,引导学生结合诗歌中想象的祖先活动,领会“摇篮”的意趣。王新芳老师《繁星(一五九)》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想象“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的画面,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两种“风雨”的联系和不同,从而更加深切地体会母亲怀抱的安全和温暖。魏星老师《三黑和土地》的教学中,让学生议一议三黑的哪些表现不可思议,指向的也是对其中意象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现代诗中的修辞,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言语思维方式,是包蕴着真切情感的形象思维的产物。欣赏现代诗中形象的修辞,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就要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去感受、体会、内化。例如,《在天晴了的时候》中,有这样的诗句:“抖去水珠的风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饰彩的智慧书页”,就是蕴含了丰富意涵的比喻,理解和欣赏这一修辞中语言表达的智慧,在丰富学生语言经验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对现代诗中修辞的关注和欣赏,在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都有体现。
三、从学习任务设计看现代诗教学
2022年版课程标准以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提出教师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不同的学习内容,依据具体学习目标的需要,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具有学习任务设计的意识,努力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感受现代诗的特点,体会现代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中,王新芳老师针对现代诗文体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最充分地体现了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和追求。
四年级下册的现代诗学习单元,从教材定位来看,课程内容上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跨学科学习”两个学习任务群——综合性学习可以定位为“跨学科学习”。为了让学生亲近现代诗,充分激发学生的诗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诗性表达,王新芳老师根据单元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小诗人成长”的核心任务。这个核心任务,“小诗人”三个字就体现出了驱动力,“成长”二字就隐含了整合力和发展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习任务必须是为文体学习的重点目标的落实服务的。从王新芳老师的任务分解说明中,就可以看出,整个学习任务的设计,充分遵循了现代诗的文体特点和学习价值的追求:
确定好“小诗人成长”项目主题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为“优秀小诗人”设定几个基本条件:①了解现代诗——知特点;②体会诗情——会诵读;③收集诗歌——会积累;④生长诗心——会想象;⑤学习诗言——会创作。
围绕项目目标,结合诗歌教学的一般方法与规律,设计“小诗人成长”的六大学习任务“初识、品味、收集、推荐、诵读、创作”,以任务型学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成长为“优秀小诗人”。当然,任务之间并不完全是阶梯状逐级上升的,有时也可以是并行的,甚至是相互融合的。
“诵读”“想象”“品味”是阅读与鉴赏现代诗的主要方法,“收集”“推荐”“创作”是单元跨学科学习方式中不可或缺的梳理与探究。
总之,现代诗作为一种文体,要在厘清其之于儿童学习价值的基础上,根据文体特点,把握学段要求,尊重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科学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现代诗学习实践中,初步成长为具有美好诗情诗性的“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