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理论依据是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预先赋予某种假设的理论或赖以指导研究 过程的理论。中小学教师所做的课题基本上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有一 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任何课题的研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从属于一定研究领域的科学体系。 课题研究所必需的科学体系中的概念、定理等即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者对相 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得越扎实,在课题研究中运用得越好,这些理论知识就越能 够促进课题的研究。所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课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理论一般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有的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所 以,运用时不能拈来便用,要考虑课题与理论之间的适切性,即理论与课题之 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够给予课题以恰当支撑。所选取理论的科学性、先进 性、针对性和对其理解的深刻性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水平。选取理论依据要防止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无“论”可依,二是有“论”难 依,三是大“论”小“依”,四是有“论”不依。在写作理论依据时,要揭示所依据的理论与所研究的课题之间的关系。两 者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理论对课题的指导性就越强。两者之间关系揭示得越清 楚,说明研究者对两者之间适切性的把握越好。
【案例3-5] “教学设计技能构成与形成的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以下教学理念与教育基本理论。
1.新课程实施中提出的新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送来了很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例如,“知识与能 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主 体的多元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不同的学习设 计不同的教学”、“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全过程”等新理念。这些新理念不断影响 着教师,不断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法和课堂教学。在这些理念中不难看出 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预设的教 学,在互动、对话的教学情境中,必然会遭遇“不确定性”的伏击。教师要本 着“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全过程”的理念,才能在课前从容分析预测,在课中根 据需要及时调整,在课后进行反思提高。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上述观点鼓励教师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2.系统论的教学观指导下的现代教学设计
系统论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由若干要素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可以分 为以下三点:教学的主体性要素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的条件性要素主要是教学 的时空环境,教学的过程性要素包括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就要以系统论的观点看待教学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的系统观对于教 学的认识,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系统分析的视角。它不再把某个教学要素的优劣看做是决定性的教学成败的原因;它要求教学设计要考虑课堂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它把教学的不同视为教学功能的决定性力量,认为教学设计就要设计出 优化的教学过程的结构,使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它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寻找优化的教学程序。在系统论教学观的指导下,教
学设计应十分注重强调各子系统要素之间的最佳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系统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使教学达到最佳的境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 优化理论”也强调: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
3.教育目标分类学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今天并没有完全过时,它的许多理论与观点仍 然是指导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促使教学设计反 思传统的、注重单一目标的教学设计。新的教学设计仍然要注重合理的教学目 标的设计,应该把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分类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 置结合起来。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情境性的,是个体自我经验与外在知识相 互建构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教学设计应
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设 计思想、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与自我 建构。
本课题列出了4种理论依据,并对每种理论依据对教学设计的作用与影响 等作了简要说明。这是很重要的,即一定要说明所依据的理论与所研究内容的 关系。有些课题申请中罗列了许多理论,但对这些理论依据与所研究课题之间 的关系没有阐述,两者看上去没有联系,这就不能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