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出台,在英语课程的性质中明确提及英语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比对2011版课标,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途径、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化,如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要求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出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课程评价上建议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并指出作业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常州市钟楼区持续进行的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对“单元主题教学”的概念、关键要素进行了梳理,形成双环联动的“单元主题图示”图,为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解读提供的具体的路径,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围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提升了教师教材的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的站位。

基于新课标变化,研究团队重新审视原有的实施策略,存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浅层化,课程目标的内涵窄化,作业设计的作用缺失化等问题,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及“教-学-评”一体建构。故而,本研究将基于新课标,着重在目标、内容、作业评价三方面进行策略优化,以期达到优化学习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优化目标的表达方式:从宽泛走向具体

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围绕课程内容的大小观念,同时还需要兼顾核心素养的四大能力的融合发展。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其中“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是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语言能力也是核心素养中唯一一个显性的能力,其目标的达成也裹挟着其他目标的落地,基于以上分析,研究团队选取首先优化语言能力目标的表达方式,要求教师在语言能力目标的表达上,不仅要见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还要见语言活动,学习策略,且要具备可操作性与检测性。

例如译林《英语》5上 U5 What they do 的单元目标中关于语言能力目标的表述,优化前,为“能运用一般现在时的语法结构介绍人物的职业”,该表述比较宽泛,运用一般现在时态的什么句型、在何种情境下、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解决什么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能体现学生语言、文化、学习、思维等的融合发展,均没有体现,且目标的表述中未及单元主题教学中设计的大小观念,这些源于此前对“语言能力”这一概念的窄化。

根据新课标对语言能力的界定,同时关注单元主题意义的落实,研究团队重新进行了该单元语言能力目标的表达,具体为以下:

(1)通过阅读文本,能提取与梳理有关职业特征描述的细节信息,如teach English,work at home,help sick people 等,实现语言的准确表达。

(2)能概括Mike和SuHai父母职业的基本信息(什么职业,职业具体描述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等),形成结构化文本,并以不同人称准确连贯复述。

(3)通过提炼文化语篇的组织结构,发现不同国家的职业表达,丰富语言表达。

(4)讨论Bobby和他朋友的父亲选择职业的原因,从而联系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发现职业的选择可以从hobby、ability等多方面考虑,增强语言表述的逻辑性。

(5)通过调查更多不同的职业,明确不同职业的意义和社会功能,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所有的职业的最终价值为能make the world go around。

通过对优化后语言能力目标的分析,在目标层级的搭建上,从提取与梳理、概括、提炼、讨论意义等关键词能逆向倒推出教师教学设计是遵循着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小观念并服务于本单元的大观念,反映了学生在单元主题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意义探究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融合发展;在表达中教师关注了主题语境的设置,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策略方面提及提炼文化语篇的组织结构、联系父母与家人发现职业的选择观等,这都帮助学生在学习内容和个人经历之间建立了有意义的联系。

优化目标的表达方式,能提升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帮助教师内化并适应新课标的提及的相关要求和变化,并运用到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与实践中。

二、优化课程内容的联结方式:从横向走向纵向

新课标指出:“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要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单元的形式出现”。这说明,单元是教学设计的最小单位,教师应该从课程内容的视角来研读单元内容,提炼单元的“大小观念”,形成单元内容整体结构。

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相关主题,对教学资源进行解读、分析、整合、重组等,搭建起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研究初期,研究团队更多的是依托译林《英语》教材的自然单元进行“单元主题图示”的搭建,即横向课程内容的分析、联结和意义的提炼,对纵向课程内容的组合和“单元主题图示”的建构并未触及。从育人角度看,学生核心素养是随着课程内容的学习而建构并螺旋上升的,因此,聚焦主题范畴,对主题群、子主内容、意义等进行分析,形成大小观念,从教材整体的视角进行纵向单元的联结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教学译林《英语》5上 U5 What they do时,通过对该单元学习内容的横向联结分析后,发现其主题意义指向对“工作价值的认同(Admire job values)”,这其实是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个主题,即学生的“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因此,将视野拓宽到小学阶段全册教材,以“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为主题对教材中相关内容进行选择与分析,通过纵向联结学习单元,突破教材年段的限制,拓宽了主题范畴,将各单元的主题意义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依序搭建,从一级阶段的Arouse family love,Appreciate friends appearances渐进到二级阶段的Admire job values,Accept social responsibilities,据此构成以“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为主题的课程内容(见图1)。在这个长程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图1中各单元的主题意义即为“小观念”,学生分阶段通过对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在三大主题范畴内,从爱的体验experience--爱的表达express--爱的理解understand--爱的践行accept and practice、从爱家人--爱他人-爱地球、从“我”的视角走向“社会”“环境”的视角,产生了各小观念之间的意义联结,“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育人蓝图”,最终生成“大观念--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见图2)。

图片

纵向联结课程内容,将教师单元主题教学的视角,拓宽至小学阶段所有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整合课程内容,在完整的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三、优化评价的设计方式:从零散走向整体

作业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实现教—学—评一体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教学观往往将作业看作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将作业仅视为“教学需要”的观点无疑导致了作业价值的窄化。新课标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同样应该体现“大观念”,立足学生学习需求,从单纯的知识巩固迈向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真正将作业优化为重要的过程性、增值性评价方式。

基于以上认识,研究团队从作业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和评价设计三方面优化作业的整体效能,设计形成“单元作业设计表”(见图3)

作业的目标设计方面,主要指向教师对作业设计上位的目标和层级划分标准的理解。重在体现教师如何在 “大观念”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统领下,进行单元作业目标、课时作业目标的设定;作业内容设计方面将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各课时作业内容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分层设计;而作业评价需要体现综合性,具体而言,就是不仅要对学生在作业中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要综合评价作业中的学习过程、方法、策略等,因此作业评价基于“单元作业设计表”具体展开。

图片

如译林《英语》5上 U5 What they do,教师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和作业目标设定后,进行了如下课时作业内容的设计(见图4 )。该作业内容设计关注了单元主题背景之下学生用听、说、读、写、演等方式,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作业,达成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与表达;各课时作业内容既承接课堂学习活动,又联结“大小观念”;同一维度的作业在不同课时中的内容设计结构合理,比如应用实践类作业,从第一课时的语篇理解到第二课时基于理解后的主题探究,再至第三课时自主建构语篇表达主题到第四课时利用多类型语篇解决现实问题等,从语篇理解到语篇表达,从文本情境到现实情境,从主题探究到意义升华,各课时作业内容尽管不一,但都为实现单元主题意义服务,体现了“作业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运用策略,增强学习动机。”

图片

研究团队以作业内容设计的变革为契机,通过“单元作业设计表”,实现了教学--作业--评价的联结,通过作业评价学习,进而促进教学的改变,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整体而言,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实践的先导,具有综合组织教学要素,系统规划教学过程,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设计的整体优化,不仅是落实当前“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必由之路。新课标统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可以更大程度凸显学科育人的效能;这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亦可以成为平衡区域教学差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谢翌,杨志平.大作业观:主要内涵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1):10-17.DOI:10.19877/j.cnki.kcjcjf.2022.01.019.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