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的典型问题与应对策略

江明菊 周鸿蜀 包蔼黎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摘 要: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背景下,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及时从研究生态、研究主体、课题管理、结题标准等方面分析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典型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探讨区域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应对策略,包括营造课题研究与中小学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生态,开展提升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专题培训,充分发挥区域科研员的指导职能,优化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标准等,有利于不断改进区域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典型问题
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有经费课题“基于研训融合的‘问题课程化’探索性研究”(2017-04-90);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指向课题管理变革的‘课题研究课’建构与实践研究”(2021-04-525)。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越来越重视教育科研,尤其是课题研究。但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却呈现出“开题轰轰烈烈,结题冷冷清清”现象。课题结题作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管理的方式方法直接关乎区域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水平,也关乎区域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进而影响区域教育科研科学、有序发展。因此,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必须思索现象背后的问题根源以及应对策略。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有关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的研究较多从结题报告的构成要素、结题报告撰写的技巧与方法、研究成果撰写的技巧与方法、结题工作的宣传推广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侧重从操作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引导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规范化、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但现有研究较少从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视角,反思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策。本文将从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视角,对近年来区域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阶段所呈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梳理,并剖析其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以供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借鉴参考。

一、探脉: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的典型问题
很多中小学教师具备了较强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能够完成研究任务,提炼研究成果,按期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部分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未能完成研究任务,未能如期结题。归纳起来,未按期结题的课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研究成果:外包服务式
课题研究能够顺利结题是对课题组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能力的认可,也是对课题承担单位即中小学校科研兴校、办学实力的认可。有的课题组意识到课题研究的难度,也意识到课题结题对教师评先评优、学校发展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但由于课题组自身有限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不能科学设计研究方案,不能有效开展研究工作,也不能顺利撰写研究报告,不得不耗费高额的课题研究经费,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专家或者专家团队提炼、发表研究成果,应对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结题管理要求。深入调研发现,个别课题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并非课题组成员所著,而是聘请“他人”代劳。统计发现,重庆市某区域同一时间段结题的14项课题,有4项课题的研究成果由“他人”代劳,意味着近30%的课题通过“他人”代劳的形式“做课题”。

(二)研究报告
1. 沙拉拼盘式
课题结题阶段,课题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集中表达,也是课题组呈现给专家评审组的核心材料。部分课题组所提交的课题研究报告结构完整,其内容却冗杂,尤其是研究报告文本中的“研究成果”部分,没有对课题开题所确立的研究目标进行有效的回应,也没有呈现研究内容的结论或者结果,而是把一些无关材料随意地堆砌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在资料审核中发现,一些课题组将课题推进的工作简报、活动简报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赛课的新闻报道等写进“研究成果”部分,试图用课题开展过程材料充当研究成果,应付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结题审核。
2. 气馁放弃式
课题结题阶段,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向课题负责人反馈研究报告修改意见后,经常收到部分课题负责人的诉苦: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开展了较多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但结题阶段却不知道如何提炼研究成果与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产生了放弃课题结题的想法。从课题负责人的诉苦中可以发现,中小学教师从行动上做出了扎实的行动探索,主观上希望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但是由于不擅长基于教学实践精准、科学地提炼研究成果,对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的畏难情绪,以至于被迫申请放弃课题结题。
3. 网络抄袭式
部分课题由于没有积极推进研究工作,导致课题研究的过程缺失。课题结题阶段,部分课题组通过大篇幅引用他人的研究报告,“形成”自己课题的研究报告等,糊弄结题审核,企图蒙混“过关”,逃避课题撤项的不良后果。有数据显示,个别课题组所提交研究报告的查重率高达47.7%。
(三)课题结题:多次延期式
按照课题管理要求,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最长研究周期不能超过5年。部分课题组多次向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提出延期结题的申请。统计重庆市某区2016年度立项的26项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情况发现,有12项课题在研究周期的第五年仍未按期结题,未按期结项率达46%,意味着近一半的课题未按期结题。通过深入调研发现,逾期未结题的课题组在开题阶段研究积极性高,开题后,课题组不知道如何推进课题研究,导致课题研究一直搁置。课题负责人担心因不结题会影响单位其他教师申请新课题,于是不得不以各种理由申请延期。

二、溯因: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典型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阶段出现的问题,既影响了区域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也影响了区域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生态:课题研究与中小学教育教学“两张皮”
教学是中小学校教育的中心,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中小学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等理念日渐得到学校、教师的认可,科研也逐渐成为中小学校、中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研究则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中小学教师既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又承担课题研究工作,必然面临如何处理好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关系的现实问题。在实际中,普遍存在“研究者在课题立项之后,并没有执行研究方案,造成教学与科研两张皮,课题研究衍变成一种典型的功利性行为”[1]。课题结题阶段,课题组通过拼材料、抄成果等,应付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课题结题管理。

(二)研究主体: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能力存在不足
中小学教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主体,他们的课题研究能力直接影响着课题研究结题。课题研究能否顺利结题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探究能力强弱、教育科研成果提炼与研究报告撰写能力大小息息相关。但较多中小学教师缺乏专门系统的课题研究能力训练,尤其缺乏基于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以及基于日常教育教学经验撰写调查报告、教育案例、课例分析的能力。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往往向往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有的中小学教师又对课题研究过程面临的问题束手无策。课题结题阶段,课题组不得不采取东拼西凑、网络抄袭等方式,以应付科研管理部门的结题审核。

(三)课题管理:区域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忽视过程管理
长期以来,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习惯于注重课题研究关键节点审核课题材料,结题阶段主要审核课题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等。但结题阶段暴露出的中小学教师不按时推进课题研究,研究过程缺失,以及部分中小学教师不会撰写研究报告等问题,充分说明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只注重关键节点的材料检查不足以保证课题研究质量。因此,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忽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管理,很可能造成课题组多次申请延期结题或者主动提出放弃结题等问题出现。

(四)结题评价:区域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标准唯学术论文
查阅课题管理制度发现,在重庆市某区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细则中明确规定“重点课题要求公开发表1篇核心期刊或者2篇及以上学术论文;一般课题、青年课题和专项课题要求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见,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评价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是否予以结题的硬性指标之一是必须达到所规定的学术论文要求。而中小学教师往往擅长教学实践,有的对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能力十分有限,因而很难避免在结题阶段不惜重金,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变相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以求达到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结题标准。

三、破症: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典型问题的区域应对措施
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典型问题,一些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和办法,比如限定课题结题评审材料的审核次数,旨在引起课题组对结题工作的重视;规定研究报告的查重率,力图提高课题结题阶段研究成果的质量。然而,以上的措施与办法很难从根源上促使课题研究者高质量完成研究工作。笔者认为,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可以从营造研究生态、开展专题培训、加强课题指导、优化结题标准等多方面着手,从而不断改进区域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一)营造课题研究与中小学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生态
很多中小学教师比较集中在课题管理的关键节点,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开题、课题中期与课题结题等开展课题研究,较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渗透课题研究的内容,即中小学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常常相分离,导致课题研究变成为了“搞形式”“走过场”,结题阶段不可避免出现种种“逃避”“敷衍”行为。针对现状,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区域推进“课题研究课”,营造课题研究与中小学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生态。“课题研究课”是在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组织与引领下,承担课堂教学相关主题的中小学教师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或者验证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新观点、新认识的一种课题研究活动,是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载体,更是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过程性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潜心开展研究工作,形成边教学、边研究的教育科研氛围。营造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科研生态”[2]。

(二)开展提升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专题培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也积极参与了一些教育科研方面的通识培训,包括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策略与方法、课程改革的热点与趋势、教育科研方法等,为中小学教师申报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小学教师在推进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困境,包括有的中小学教师不善于通过对比课题研究前后的变化,梳理与提炼研究成果;不善于撰写个案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因此,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专项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而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专题培训。具体而言,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按期举办课题研究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着力解决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三)充分发挥区域科研员的指导职能
长期以来,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员侧重区域教育科研的管理与服务职能,重点做好课题关键节点的管理。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比较倾向于在课题研究全过程获得更多针对性的专业指导[3],而不只是在课题研究关键节点获得课题研究方面的管理与指导。针对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缺失的现状,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增强科研员的专业能力,充分发挥科研员的指导职能。具体而言,科研员除了集中审核各级各类课题的结题文本材料,还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发挥“联络员”“中转站”“加油站”作用,加强与各课题组的沟通和联系,主动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思路与困惑,并联合有关学校教科室的力量,共同解决课题研究面临的困境。若有重大疑难问题,科研员还可以邀请高校专家、市区教研员等,共同着力解决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

(四)优化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标准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主题侧重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科育人等,其研究效果重在改善学校管理、优化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而不侧重建构偏学术的教育理论。那么,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评价应坚持实践取向,凸显课题研究对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科育人的实践影响力。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教育科研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根据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等不同研究类型,科学设置分类评价标准,努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顽瘴痼疾,构建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教育科研评价体系”。新时代背景下,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优化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标准。具体而言,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类型,分门别类地制定课题结题标准,及时修订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细则中有关结题标准的相关要求。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要侧重应用研究,可考虑将个案研究、调查报告、资政报告等作为中小学教育课题结题的实践成果;其课题结题标准应兼顾实践成果与学术论文,不以学术论文作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的唯一标准。

总的来说,教育部《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主体责任,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管理有序、评价科学的治理体系”。区域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及时分析中小学教育课题结题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积极探索改进区域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策略,是完善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强化主体责任意识的具体表现,符合教育科研管理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