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双减” 政策深入落地、走向纵深,“双减” 背景下,课改的内容、形式、方法、也正在向纵深发展,高阶思维学习理想态在正成为实然态。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的新课标有怎样的“新”与“变”,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落地呢?在这种背景与思考下,相信“新课标”解读与“青竹杯”必将完美碰撞,同频共振。
王庆娟老师从跨学科学习的学理认知、策略举隅、点滴思考三个层面和大家交流了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的学理认知。早在20世纪20年代,“跨学科”这一概念已经正式产生于西方学术文献中。跨学科学习和“综合性学习”不同,以往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跨学科学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基础,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联结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围绕学科内外、社会生活中的话题,进行探究活动。
跨学科学习策略举隅。在古诗教学中,同一个诗人的古诗可以与综合、美术跨学科绘制成“文学地图”,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理解诗人的人格高度与诗魂的重量,进而带领学生走进经典古诗的深层境界。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研学板块也可以“跨学科”进行整合,这样突破了语文学科的领域,创造性的营造了丰厚独特的学习新成果。
跨学科学习的点滴思考。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四个元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能重心不在于“语文能力”本身,而在于对“语文”之外的“世界”的了解与认知,“跨学科学习”正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钥匙和有效途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公开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微信:yz88601046)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