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老师的疑问有两点:
第一,中段作前指导,用时太长。根据学情和写作内容,作前适当指导少不了。一般我在作前,游戏等形式进行习作兴趣的激发,审题、选材,画思维导图,重点片段范例,作前指导时间就比较长了。动笔写就下节课了。一课时的任务都是两课时完成的。
第二,作后讲评,学生修改习作效果不好。一篇习作的作后讲评,我一般是两次,以选美大赛初赛和决赛的形式进行。先欣赏三个句子和段落,再修改两处。学生听得认真,上课修改了一些,课后修改就为零了。学生写完草稿后,在课堂上自己修改,同学互改,修改了字词和句子的也较少。伙伴们,支支招吧,我的效率太低了。
我的思考大致如下:
其一: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题材,或者与学生生活有距离的题材,要着力指导。
一次单元习作,大致包含下列过程:
课前收集展示资料——或体验,或实践,或填写观察记录表;课中从激趣到回顾交流素材或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画思维或列写作题纲;学生当堂独立习作;生生自主或互助修改;教师批改;集体展评;班报、习作集或展示栏中“发表”。
根据习作主题和描写对象的熟悉与陌生,难易程度不同,上面这些环节实际用到的时间有比较大的差别。
比如介绍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为例,教师首先通读本单元课文,弄清楚所选文本、课后小练笔、交流平台能为这次习作做哪些铺垫?如果单元课文的示范性不强,就读推荐课外的。
接着从学生最熟悉或者喜欢的地方,选择特点鲜明,观察点明确的景点,认认真真带学生去走一遍,即兴交流发现,鼓励学生再自主游一遍。记住观察的顺序和印象最深刻之处。为什么老师要带学生去看,去体验,去感受呢?因为三四年级的学生,其实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观察,没有重点,没有层次,没有准备,没有思考,这样的观察,对于习作的帮助不太大。
在作前指导中,教师抓住学生习作的重点和难点——景点的选择和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过渡衔接进行指导。
1.按照游览的顺序,你能列出滨河路上哪些有特点的景点?(可以画简单的路线图) 学生可能列出:穗威大桥、无忧玉轮桥、泰山石敢当、遛狗广场、法治长廊、锅庄广场、西羌文化街、红军桥、体育广场、柳树长廊、无忧红轮桥。
2.在这些景点中,你印象最深的分别是什么?(可以写关键词语) 穗威大桥:广州人们捐建,比较宽敞……
无忧玉轮桥——桥的名字,桥的建筑特点,桥四周的风景,在桥上晨练和黄昏时乘凉的人多……
遛狗广场——柳树下,早晚是狗狗和遛狗人、看狗小朋友的聚散地。
锅庄广场:早晚热闹,中午冷清,夜晚灯光有特点,晚上有许多外地游客和大家一起跳锅庄……
西羌文化街——羌族建筑和装饰,羌族美食和特产店,水渠和鱼儿,在亭子里打牌、聊天、喝茶的老人家……
红军桥:红国方面军当年途经此地,跨过铁链桥奔赴雪山和草地,红军桥是地震后在原址重建的,桥头有纪念碑和雕像……
体育广场——各种健身器材,援建纪念碑,各种花草树林,鱼池……
柳树长廊——可以遮阴的大柳树,在树下游戏的小朋友,感受湍急的岷江河水最佳地点。
无忧红轮桥——与无忧玉轮桥一东一西,一头一尾,两座桥建筑风格相同,桥头有汶川历史介绍……
3.如果让你保留最有特点的三四个景点,你会怎么选?(可以在路线图上标记) 同学甲的选择:无忧玉轮桥、遛狗广场、西羌文化街、无忧红轮桥
同学甲的选择:无忧玉轮桥、锅庄广场、西羌文化街、红军桥
这就是比较合理的组合,将滨河路的首尾连贯起来,景、物、人的活动能涵盖,还可以适当涉及家乡的历史。 当然也有学生因为喜欢狗狗,所以选择了遛狗广场,也有的同学因为曾经在柳树长廊下开过野餐会,对这个地方印象深刻,所以景点的选择在于尽可能的丰富和有代表性,也要照顾不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4.以A.B.C.D代表四个景点,你准备用什么方式串联景点?(有变化即可) 可能的方式有:
1)直接到达A地
2)由A沿着绿道(水渠、河岸)来到B
3)站在B地远望C
4)站在D处向前(后、左、右)看 小结:第一次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这四问,明确如何写,一旦熟悉后,可以迁移到写学校,写博物馆,写美食街等地。
还比如介绍一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学生需要实地参观、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或者大禹祭坛,就需要一周以上准备时间。
具体说有调查小组的组建;有资料的查阅;与家长的沟通协调;调查表的设计;小组成员的分工——记录员、拍摄员、采访员等。这些活动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学生自主完成,在查找、发现、讨论、交流、妥协中,写作素材就积累了。实地参观、调查、采访后,对这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位置、布局、价值等就有了较全面的了解,鼓励学生用游记、视频加解说,或非连续性文本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次别开生面的习作展评活动就形成了。
不少老师忽略的写读后感,我之前训练学生用了半学期,包括读推荐的书——看名家的读书札记——学生尝试共读某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自主选择喜欢的篇章写读后感——读整本书后,选择印象深刻的部分,如人物,如故事情节,如主题写读后感——百字读后感大比拼。
有老师担心,作前指导太多,学生写的内容大同小异,我的观点是,三年级的学生先得由老师带着写长,当熟悉了写段篇章的流程,积累的语言范式多了,加上丰富的体验和实践、观察活动,学生就会想着写出不一样的,更丰富的内容。
图片
其二,高段写人记事的习作,着力点在作后讲评中。甚至可以专项训练一节课,篇章布局展示分享一节课。
根据管建刚老师专著介绍,作后讲评课通常就某次习作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专项训练,常见可以进行训练的语病有:“今天”病,啰嗦病,关联词病,“我想”病,“说”病,“然后”病,“大头”病,“长尾”病,“记得有一次”病,“网络流行语”病等,还可以进行“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写想不出现想”“让人物开口说话”“要动连续动”“设置悬念法”“场景描写小妙招”“外貌描写三步曲”等进行专项训练。
作后讲评课一般分三个部分——欣赏、挑刺、训练,实践中大家组合取舍也可以。挑刺最忌大而全,如果实在觉得出现问题多,可以多次小练笔。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习作都需要作后讲评,有时候就进行集体分享或者出版,也能达到激励的作用。
课例展示:《这件事,让我有不一样的收获》
一、欣赏
1. 准确使用动词
大姨拿了一个饮料瓶子,用剪刀把上半截剪下来,再麻利地把肠子套在瓶口上,这下我就可以装了。(作者:朱欣丹)
2. 语言的对称美
有时馅儿放多了,皮都撑破了,有时馅儿放少了,扁扁的,怎么也吃不饱。(作者:刘欣雨)
有时馅儿放多了,皮都快撑破了,有时馅儿放少了,扁扁的没吃饱。
3.提示语的变化(神态做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
妈妈用一种疑惑的眼神盯着我:“你行吗?”我坚定地说:“一定行,你瞧着吧!”(作者:张雨鑫)
大家都用以质疑的眼睛看着我,爸爸又问:“你确定吗?”“不信,你等着瞧吧!”我自信地回答。(作者:郭富敏)
“不好了,不好了,肠子破了……装个香肠也这么难,什么鬼香肠啊!”(作者:达瓦卓玛)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请求爸爸:“求求你给我买辆自行车嘛。”爸爸回答:“那好吧,我给你买,”爸爸又对我讲道,“首先要把一只脚放在脚踏板上,双手控制住杆……”我趴在地上抱怨道:“什么自行车吗?简直就是一枚炸弹,太危险了。”(作者:孟玉鑫)
到游泳池边,看见很多人在水中像鱼儿一样到处游来游去,而我只会跳水,或在水中走动,不会游泳呢,“唉,我怎么这么笨,怎么可能学会游泳啊?”我唉声叹气道。(作者:佘昌义)
4.刻意的反复(对比法)
爷爷在后院把肉切好后,他们都去装香肠了,我也想去,可是都不让,还让我去做小孩子该做的事。气得我坐在沙发上,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一点儿也没意思,心想还有谁可以帮帮我?哥哥不可能,爸爸也不可能,奶奶不会,婆婆也不会。对了,还有爷爷呀。(作者:文袁瑞祥)
爷爷在后院把肉切好后,哥哥去装香肠了,爸爸去装香肠了,奶奶去装香肠了,我也想去,可是都不让我去,还让我去做小孩子该做的事。气得我坐在沙发上,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一点儿也没意思,心想还有谁可以帮帮我?哥哥不可能,爸爸也不可能,奶奶不会,婆婆也不会。对了,还有爷爷呀。
二、挑刺和训练
1.通过对比法认识关联词病
做南瓜饼的时候先把南瓜清洗一下,再把南瓜切成块放到锅里蒸熟,然后把南瓜凉一下,在南瓜上面放入白糖和糯米粉,最后进行搅拌,搅拌好之后把南瓜团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进行油炸。
做南瓜饼的时候,把南瓜清洗一下,切成块放到锅里蒸熟,等南瓜放凉后加入白糖和糯米粉,搅拌好之后把南瓜团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油炸,就可以享受到香甜可口的南瓜饼。
2.分组练习和汇报交流
我先拿起一片饺子皮,用左手托着,再用筷子弄了一小坨馅儿,放在饺子皮中央,一端皮与另一皮重合一捏,一个饺子包好了,虽奇形怪状,但这是我的第一次杰作。(作者:王佳馨)
我们先挖好土坑,把草莓苗放入土坑里,接着再浇水,一会儿草莓苗就被我们安顿好了。(作者:达瓦卓玛)
我先把饺子皮准备好,然后拿出一张饺子皮,舀一勺子饺子馅儿放到中央往里一合,饺子馅儿像虫子一样冒了出来,我捏了一会儿,饺子皮还是张着大大的嘴……我又重新做饺子了,先舀半勺子饺子馅儿,然后往里一合,一个精美的饺子就做出来了。(作者:王浩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