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间音乐文化的实践与反思

景虹霞

2022年3月30日,同事发给我一段视频,原来是我校一年级的孩子跟着课间音乐开心地边唱边舞,那种投入与陶醉能感染每一个看视频的人。4月2日下午,八(2)班的两位同学来到我的身边,问上午第一节课后播放的音乐是什么曲子,还特地强调是第二首,我问“你们喜欢?”他们期待地说:“是的,太好听了,我觉得它带给我一天的好心情。”……这也让我想到去年有几位老师来拷贝学校播放的课间音乐,他们觉得在这些音乐不仅带来美的享受,也愉悦一天的工作心情……我想这是广大师生对学校课间音乐建设的肯定,这一首首乐曲让一节课与另一节课形成了美妙的链接,让学生一天天学习生活变得轻松而美好,也让教师们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告别紧张与忙碌,拥有从容与优雅。
回顾近几年对课间音乐文化建设的实践,引发我良多的思考,接下来就将这些思考加以整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课间音乐的作用

瑞典教育家艾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要营造一个健康的课间十分钟,需要有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环境,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而课间音乐是最好不过的手段之一。
首先,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课间音乐具有调节功能。
在这个科技瞬息发展的时代,为了适应不断变更的社会发展需要,现代的各阶段学生被不断的要求提高学习全面知识的能力,伴随着学习面的广泛,随之而来的就是逐渐增大的学习压力。中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十多个小时,其学生个体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往往压力无处释放进而导致学生的厌学、考试焦虑等问题的频频出现。同时在课堂中,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好奇、紧张、激动、兴奋等情绪不断地给学生带来心理的疲劳;在生理上,学生被要求保持良好的坐姿,这也导致学生身体上的疲劳。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下课期间没有一个稳定而又合理的休息,学生们在进入下一节课的紧张学习时,心情必定会有所波动变得异常烦躁,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具有思想抵触的软攻击性。心理学家表明,适当的音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调节内心压力。而在学校中学生的课间时间就是学生调节内心压力的时间,课间音乐的实施可以让学生课间生活更加多彩,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缓解课业压力。

 

其次,对于学校美育而言,课间音乐具有延伸作用。
课间音乐是课堂音乐教育的补充,它延伸了学校美育的空间与时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利用课间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唤醒与塑造学生的美感,在学生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沟通能力,提升整体的审美素养。
第三,对于校园文化而言,课间音乐是重要组成部分。
课间音乐的实施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学校塑造校园文化的主要举措,实现学校管理上的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化无声教育为有声教育,能更好地营造了一个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时空大磁场。

 

二、课间乐曲选择的原则

第一,尊重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
玛克恩·德索说过:“当用心的去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可能还没有听清他的歌词甚至旋律,便觉得已被给予无比的感动了。有些音色会让人们立即的兴奋或逐渐的松弛,而有些会使人暴躁狂怒,有些则会像春天里的微风般轻抚我们,歌声作为激发生动性情感 与美感的催化剂,只在短短的几秒钟就让我们折服。”玛克恩·德索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当我们在倾听音乐中时,音乐的基本情绪也在影响着我们。当我们聆听音乐时会感到情绪愉悦,感到心情舒畅,这足以说明我们已得到了美的滋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种的“美的滋润”会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却如同空气般看不见、触不到,是日积月累所致,春风化雨,这便是音乐的审美功能。因此,选择课间音乐时,首先要尊重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

 

一是重视音乐的教育性。根据美国学者Eric Jensen的研究:“艺术用非一般的方法来影响通常令教师感到棘手的学生,使得拖拉、旷课和辍学的现象减少了;艺术使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友好,争吵和歧视减少了,冷嘲热讽也减少了;艺术使环境变得充满发现,重新点燃那些已厌倦被灌输知识的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这就是艺术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学生的感染性与模仿力特别强,所以在课间音乐的选择上,我们要尽量选择一些格调高雅的世界名曲,或者将经典的轻音乐和少数流行歌曲搭配,发挥其教育意义。比如根据每个节日的内涵选择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歌曲,母亲节选用《天之大》、《萱草花》等;国庆节选用小提琴作品《我爱你,中国》、《红旗颂》等。

 

二是重视音乐的审美性。现在,各类音乐作品良莠不齐,优秀的音乐作品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净化学生的灵魂。就好比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人消除身体的疲劳、缓解生活的压力;热情欢快的音乐可以使人的精神焕发,心胸开阔;宁静安谧的音乐可以使人心静如水,气定神闲;宏伟博大的音乐可以使人刚毅坚强,不屈不挠;气势恢宏和磅礴奔放的音乐更是可以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课间音乐的选择要追求艺术的审美性,以经典的优秀的作品为抓手,让作品中美的力量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比如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演唱声音及和声色彩的感受,可以选择一些童声合唱曲,特别是针对中学生,厦门六中的一些合唱曲就值得推荐,这些歌曲一方面学生耳熟能详的,另一方面合唱的效果能带给学生正确的演唱概念和丰富的和声感受。比如关注我国的民族音乐,选择一些古筝、琵琶作品或者古风歌曲,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产生文化自信。还要关注音乐的多样化,可以选择古典音乐或者别国的民族音乐,比如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的作品等等,让学生由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成为海纳百川的有价值的“世界人”。当然也可以放一些音乐课本上的作品,比如小提琴曲《海滨音诗》、《森林的珞巴人》、《彩云追月》等,既能愉悦心情,又是对音乐学科教学的继续深化与拓展,让音乐教育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延伸了课堂的边界。

 

第二,遵循师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
课间音乐有助于提升师生的生理与心理调适能力。随着学校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家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调适能力差,净化能力弱等问题。而利用课间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与人的身心关系形成紧密联系,让大家在理性和感性冲突之间找到平衡,这也是课间音乐所特有的功能,我们要充分尊重广大师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选择合适的音乐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比如一天的上午时间,大部分课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功课,这个时间段的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左脑的运用比较多,在这高强度的学习之下,人的肉体会疲惫,也就对学习自然产生倦怠。我们可以在课间选用一些抒情平和的乐曲,让右脑运作起来,让学生的左脑得以休息,平衡左右脑的发展,也为下一轮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经过一上午的学习,下午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疲惫,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相对而言比较激昂的音乐,振奋精神,愉悦心情。当然,下午第二节课或者第三节课时,学生处于一个相对而言烦躁的阶段,不妨选择一个舒缓的歌曲,这样既可以抚慰浮躁的心,敲打乏困的神经,平息校园的喧闹声,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间环境,也有助于舒缓情绪,提高学习的效率。
同样的道理,在每学期刚刚开学的时期,师生们还处于假期的休闲放松阶段,还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学习状态,可以选择积极放松的音乐,以美好的音乐来帮助大家调整状态,尽快适应紧张的学习工作。

 

第三,尊重学生年龄性别的差异性。
对于课间音乐的选择,还要关注学生年段与性别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比如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还处于小学后段,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轻快活泼的音乐,比如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踏浪》、乐曲有《森林的早晨》、《那不勒斯舞曲》等。八年级的同学相对来说希望表达他们自己的审美,他们更喜欢具有个性化的音乐,比如《海阔天空》、《孤勇者》、《克罗地亚狂想曲》等。而九年级的同学的艺术审美更趋向成熟,他们更喜欢一些世界名曲和合唱歌曲,比如《小星星变奏曲》、合唱曲《夜空中最亮的星》等。同时由于性别不同,男女生选择的音乐也会有差异,比如男生更偏向雄浑昂扬的歌曲,而女生更偏向抒情浪漫的作品。所以我们在选择音乐的时候,需要尽量兼顾各类人群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需求,提供一些让大家有共鸣感的音乐。

 

第四,关注各时段学生活动的主题。
根据学校课程的阶段性,可以在不同期间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听到符合心境的音乐,课间音乐的功效也能加明显。比如在考试前,学生会有紧张情绪,我们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舒展、情绪优美的轻音乐,莫扎特的钢琴曲、班得瑞的轻音乐就是不错的选择,使学生心平气和、沉静安定。考试之后可以放一些青春励志的歌曲给予学生青春的活力与学习的动力,振作精神迎接挑战,比如《飞得更高》、《我相信》、《我的梦》等。
还可以根据学校主题活动来播放音乐,既能增加活动氛围,也提升活动品位,深化活动的内涵。比如在运动节期间,可以选择一些激昂活力的奥运主题曲;读书节期间,可以选择经典咏流传的古诗歌曲;在合唱比赛期间,我们可以更多的播放合唱歌曲,为各班的合唱比赛提供借鉴,也助力于合唱比赛的顺利进行。

 

三、学生参与提升主人意识

利用课间音乐回归学生生活的世界,在课间音乐一贯的熏染之下,加上音乐课老师时常的引导,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课间音乐的选择经验,在此基础下,我们鼓励学生推荐音乐,并写上推荐的理由。当这一作业布置之后,学生都很希望在课间听到自己推荐的音乐,参与积极主动,有的同学不仅写了推荐词,还很用心地把音乐下载好,常常利用音乐课的时间向本班同学先推荐,争取大家的支持。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让课间音乐这一阵地变成了所有学生的实践基地,让学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产生“人人为华校”的思想境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在校园中找到幸福感。
对于学校而言,这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以建构人的发展为宗旨,将音乐与文化、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终获得生活与学习相联系的意义感。

 

除了课间音乐的选择需要斟酌之外,在播放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方面:播放音量的大小要适中,有利于放松师生紧张急促的上课节奏和紧绷着的神经;音乐也要保持相对的完整性,不可断头断尾,给学生造成音乐缺失的不适;把握播放时间的控制,最好在上课前能留出3分钟左右的安静时间,让学生的大脑得以片刻的休息,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下节课的学习;音乐还要保证音质清晰,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听力负担,加剧学生的烦躁情绪。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身心的疲惫与痛楚。借助课间音乐,让每位师生拥有美好的心情,是我们所追求的。带着这样的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调整,努力让这一首首的课间音乐成为各门学科的粘合剂,成为师生倦怠时刻的兴奋剂,让我们校园充满艺术气息,师生的校园生活张弛有度,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