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
家的礼制与家的温度
中村初中 李莎
“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居也”,是指人所居住的地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本人和共同生活的眷属的固定住所、住处”。明确添加了“眷属”一词,也就是说,和亲眷共同居住的地方才称之为“家”。家庭,是以每个人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家庭关系,并长期共同居住的场所。一个家庭既有威严的礼制管束,也要有温度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重要不言而喻。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明确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应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总共有六册内容,每册教材又都设置了六个单元。其中家庭文化选文更是占据不少内容,其呈现方式也是多样的。不仅有“阅读课文”的呈现形式,还包括活动•探究、写作、综合性学习和名著导读等多个板块的呈现方式。体裁类型多样,满足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需求,这样的编写有利于学生多种学习方法的培养。
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板块,要求学生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进行写作,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板块,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活动等等,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可以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家风如春雨浸润每一个家庭成员,如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田。如何在教学中将家庭文化作品的内涵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就值得进一步的思考。
一、家训类(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是督促子孙修身正己的良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严格而又委婉地训诫,形成了一个家族经典的家训。良好的家训使后代子孙可以更好地修身正己、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有利于家族繁荣发展。家书常以书信形式出现,体现浓浓的亲情,也将祖辈的人生感悟、情思厚望寄寓其中。无论是家书还是家训,都体现了长者对孩子的谆谆教诲,是引导后辈成材的良言警句。
在《诫子书》、《傅雷家书》中,诸葛亮和傅雷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劝勉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修身正己,立志成人。诸葛亮点明“静”是做人治学的根基,而“躁”则是失败的起始点。诸葛亮敦促八岁的儿子要一生谨记“宁静淡泊”四字,修身养性,勤学励志。《傅雷家书》用家信的形式凝聚着傅雷对儿子深厚的爱,教育孩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中学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板块也明确称“《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傅聪和傅敏在人生路上始终没有泯灭自己内心的善良与正直,而这些都离不开傅雷夫妇的谆谆教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傅雷家书》中其他家书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两篇文章不仅表达了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更是在为孩子的人生做向导。身正才可令行,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静以修身、坚守节操,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做好其他事情打下基础。
很多时候长辈面对后辈,仿佛是觉得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就希望能够以自身的经验教训帮助青年人少走弯路,希望他们能够努力奋进。修身养德,正己奋进,是无数长者对青年的期盼。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摒弃坐而论道的空泛言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婉转含蓄地勉励同乡晚辈勤奋学习,兼修才德。希望晚辈能从勤奋刻苦的长者身上,体会到成才、成功的艰辛,文章写得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当家训与国家的礼制相连,家国礼制同气,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不可逾矩、严格有序的约束感。按照“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规则,我们对长辈及同辈者都应该以礼而待之,对人用敬辞、对己用谦辞,如《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君”“尊君”是敬辞,是对客人的称谓;“家君”则是谦辞,是对自家父亲的称谓。
教材中除了选有中国家庭教育的作品,还选有外国作品。比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面对被困在悬崖上既不敢向上爬也不敢向下原路返回的儿子,着急赶来的父亲没有指责,也没有谩骂,而是一步一步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引导自己的孩子最终成功从悬崖上脱险。“此后,我生命中有许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通过文章的结尾的表达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在困境中带给作者的影响是持续一生且受益无穷的,这也告诉了我们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二、家风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家风以一种隐形的方式影响着整个家庭。家风幻化成为人物言语、人物动作、人物表情等以此影响家庭的氛围。或许很多底层小人物并不明白“家风”如何塑造,但正是这种无声的家风文化在隐形地代代流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家庭文化作品中刻画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人物形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与学生一同走进文章中人物的故事,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以此进一步体会文章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感悟人物形象的美。能够入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家庭文化内涵的作品一定是经过历史的洗礼所留下的经典,而文章中的所描写的人物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不仅可以了解到人物的故事,还可以通过感悟人物形象之美来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水平。
如《秋天的怀念》《散步》《一棵小桃树》《回忆我的母亲》《背影》等文章,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同时塑造了一个个朴实而又身体力行的父亲母亲形象。这种以细节性的方式刻画人物就是用文字来传递家风文化。
当然,还有“课外古诗词诵读”中也编写了多篇与家庭文化相关的诗歌,让学生在课外自主的学习中继续感受家庭文化。
家,是每个人人生的起点,人们在家庭中感悟亲情,收获幸福与喜悦,同时也在家庭中完成人生的启蒙课,并在家庭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家庭,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会影响到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安宁稳定。
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孝老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教材中所给出的学习方案是全班策划和组织一次“孝亲敬老月”活动,并给出了比较系统和具体的活动策划,“孝亲敬老月”活动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在班级中甚至全校中形成一种浓厚的“孝亲敬老”的氛围,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对父母心存感恩、尊敬父母、孝敬自己父母的美好道德品质。
家风在无声无形的状态下影响了我们,它以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动着我们、指引着我们,让我们有根可依,有路可走。而部编版教材中以灵活多样的呈现形式教化着我们,让我们感受这种家风文化,感受家的礼制与家的温度。
结语
2022年新年伊始,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现实主义题材年代剧《人世间》。该剧通过描绘百姓生活史,展现家国命运,从而彰显镌刻在基因里那种向善向美、乐观拼搏的民族品格。从影视叙事上说,家庭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母题,它深刻地嵌进所有民族的文化基因中,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内化成民族的文化心理密码。美国小说家阿历克斯•哈利在他的小说《根》中说,“当你开始谈论家庭、世系和祖先的时候,你就是谈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中国人重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结构,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在当今社会这种分离又疏离的关系网中,人们似乎遗忘了自己的根,忽略了与自己牵连最为紧密的家。而有意识的家训与无意识的家风却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指引着自己活好自己的人生。